连续阴雨天气造成当前“三秋”生产工作诸多不利,周口市淮阳区驻村第一书记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三秋”工作要求,以“抢收保产、减损护农”为核心,迅速行动、主动作为,最大限度降低阴雨天气造成的损失,以实干担当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迅速响应号召,精准摸排“底数清”
区委、区政府做出安排后,全区第一书记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落实区委组织部门有关要求,会同村“两委”组建工作小组,实地勘查摸排情况,确保抢收工作有的放矢。全力打通秋粮抢收“堵点”。一是精准部署,吹响抢收“集结号”。面对雨情,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通过实地走访,迅速摸清作物品种、种植户收割机和人工收割需求等信息,详细登记地块位置,建立“一户一档、一块一策”抢收台账,利用村广播、微信群多频次宣传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抢收的紧迫性,确保“小块地不落下、零星粮全收回”。二是关注特殊群体,解决“劳力短缺难”。聚焦种粮大户、脱贫户、三类户等重点群体的抢收需求。开展“一对一”帮助收割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实现“一户不落地、一亩不撂荒”。三是小农机显大作用,破解“机械进地难”。针对低洼积水地块,第一书记主动对接派出单位、农业部门、农机合作社,协调小型履带式收割机、运输车辆等适用于湿滑地块的农机具,组建“驻村工作队+农机手+党员志愿者”抢收突击队,实行“雨停即作业、人歇机不歇”的轮班模式开展抢收,并就近送往粮食收购点进行烘干,避免粮食霉变发芽。
延伸服务链条,多方联动“合力强”
全区第一书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动派出单位、职能部门、社会力量形成攻坚合力,为“三秋”抢收提供全方位支撑。一是向上对接争资源。主动对接派出单位,争取资金、物资支持,协调防雨棚、编织袋等物资,对接气象部门,通过村级广播、微信群、上门通知等方式,实时推送降雨预警、晴好时段提示,指导农户抓住降雨间歇“抢收抢晒”。二是拓宽晾晒渠道,化解“晾晒存储难”。第一书记主动协调帮扶项目内的厂房院落、道路操场等公共场所建立临时晾晒点。有效解决了粮食“无处晾”的燃眉之急。保障粮食质量和农户收益。三是农技指导减损失。组织工作队、村干部成立农技指导小分队,走街串巷开展“晾粮防霉”指导,向农户讲解“玉米栈堆通风法”,收割后及时售卖到粮食收购点进行烘干,联系粮食收购点能收进收,最大程度降低对群众的经济损失。
及时开展农田排水,分类施策“措施实”
降雨天气导致低洼地段农田积水严重,影响秋粮抢收及土地翻耕,为不延误小麦播种农时,工作队迅速启动农田排水工作,全力消除秋种隐患。一是排查积水定方案。工作队带领村干部对全村农田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明确排水重点区域、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排水不留死角”。为来年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二是集中力量清淤堵。协调抽水泵、铁锹、编织袋等排涝用具。组织工作队员、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成立“排水突击队”,对堵塞灌渠进行清淤、对积水地块开挖排水沟。有效避免土壤涝害。
下一步,淮阳区驻村第一书记将继续发挥一线“尖兵”作用,紧盯秋收收尾与秋种启动关键节点,全时段在村工作,在岗在位,发挥好协调优势,注重用好派出单位资源,会同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干部做好秋粮抢收工作,以实际行动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淮阳区委组织部 单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