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见证着古朴山村的岁月变迁;青春步履,丈量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热土。2025年7月6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乡韵焕新”——农链筑梦乡村振兴实践队,深入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详细了解村情村史,耐心倾听村民心声,为后续深入研究“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提升策略”奠定坚实基础。

寻根:漫步“猪巷”,触摸历史文脉

抵达郭亮村后,实践队首先与村委会成员举行了见面会。村委会干部热情介绍了郭亮村的发展历程:依托独特的太行山水资源,这个昔日闭塞贫困的小山村,历经艰辛,如今已蜕变为集特色农产品种植、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会后,队员们怀揣敬意,踏入村中承载厚重历史的“骑猪巷”。斑驳的石墙、古朴的民居,无声诉说着过往的岁月。行走其间,队员们不仅被郭亮人开凿挂壁公路的“愚公精神”深深震撼,更直观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历史跨越——从传统农耕模式迈向现代化产业融合发展”。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赋予这片土地的新生机与新使命。

倾听:深入访谈,感知发展脉搏

初步熟悉环境后,实践队迅速分成小组,深入村庄进行初步勘探与访谈。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队员们与当地村民、种植户展开了亲切交流。“老乡,咱村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哪些?销售渠道顺畅吗?”“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旅游发展给咱家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队员们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以及乡村旅游的带动效应,抛出一个个关切的问题。村民们敞开心扉,分享着丰收的喜悦,也反映了物流成本高、市场对接难、品牌打造弱等方面的现实挑战。这些朴实无华的心声,为实践队后续精准把脉农产品供应链的“堵点”“痛点”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扎根:蓄力待发,青春助力振兴

最后,实践队当日活动在村委会前圆满结束,一张洋溢着青春热情与坚定信念的合照,定格了本次实践之旅。队员们纷纷表示,郭亮村的发展成就令人振奋,而村民们的期盼更感责任在肩。未来几天里,实践队将带着在郭亮村的感悟与思考,继续深入农产品加工车间、物流站点、合作社等地,运用专业所学,扎实开展调研,力求为提升郭亮村乃至同类地区农产品供应链韧性、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华水学子的智慧与实践方案。(通讯员 王淑慧 刘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