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党建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志鹏 朱艺佳)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要求,了解当前乡村发展状况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7月12日—1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乡约织梦实践队来到全国最大的皮筋头饰加工基地——河南省沁阳市紫陵镇,并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活动,以探究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奥秘。
皮筋头饰“弹”出了致富新道路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先来到紫陵镇范村历史与经济展览馆,了解范村皮筋头饰在萌芽期、成长期、发展期和兴盛期这四个阶段的代表饰品、加工工艺以及重要成就,并在皮筋体验区体验了手搓皮筋的乐趣。随后,实践队员去往“中国皮筋之乡”——紫陵镇坞头村。在坞头村皮筋文化展馆,实践队员通过讲解得知坞头“搓皮筋”第一人武麦珍、武苗珍姐妹的故事,还在皮筋头饰展览区欣赏到了摆台上样式精美,种类丰富的皮筋。最后,实践队员深入皮筋加工车间,一台台先进的生产设备正井然有序地运转着,一旁的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根根色彩鲜艳、质量上乘的皮筋就如流水般源源不断地生产了出来。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紫陵镇辖区皮筋头饰年产量已达2.8万吨,年销售额21亿元,生产总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其中出口量占生产总量的45%。紫陵镇凭借小小的皮筋产业,闯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大道。
颐养福苑“映”出了乡村新画卷
为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沁阳市紫陵镇的乡村振兴成效,实践队员来到紫陵镇范村老年幸福院,通过走访参观、与管理人员访谈等方式,了解范村在民生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幸福院管理人员的介绍中,实践队员了解到,该幸福院占地600余平方米,共有2名厨师、2名管理服务人员,为全村70余名60岁以上老人提供一日三餐,并在每月1日为老人们举办饺子宴,组织舞蹈和戏曲等文艺演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饮食就餐方面,幸福院每周都会制定一个固定食谱,早餐通常是包子、鸡蛋和小米汤,午餐为卤面、烩菜,晚饭则是清炒时蔬、馒头和玉米羹。一日三餐下来仅仅需要三四块钱。健康食谱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喜爱清淡的饮食习惯,还为老年人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作为当地老年人健康养老的“福地”,紫陵镇范村幸福院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极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助力紫陵镇实现全面振兴。
电商直播“跑”出了振兴新速度
“电商物流聚人才,百亿产业兴怀川。”紫陵镇坞头村皮筋文化展馆墙上的一排标语引起了实践队员的注意。据工作人员介绍,最初,坞头村皮筋销售采取的是“直销+网点销售”的模式,但近年来,随着电商市场的迅速扩张,坞头村也紧跟时代步伐,开拓“线上直播+线下零售”的销售新模式,带动百货类产品线上日平均销售达30万单,年销售额近12亿元,实现利润9千万,带动就业人数2000余人,成为当地电商发展的典范。不仅如此,在紫陵镇范村,实践队员还来到了范村皮筋销售的抖音直播间和网络运营室。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实践队员面向镜头,开始有模有样地拿起手中多彩的皮筋,借助网络平台对产品进行宣传和销售,提高当地皮筋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小皮筋造就大产业,紫陵镇的振兴致富故事就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缩影。从传统制造生产到机械化生产以及销售模式转型升级,紫陵镇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聚才聚力推动紫陵皮筋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真正做到了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不仅对农村特色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与信心。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强化责任意识,挖掘更多农村特色产业闪光点,讲好乡村振兴精彩故事,助力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