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历来重视抓落实、善于抓落实。从革命时期“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到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再到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始终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和可靠保证。
观照现实,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搞“贴个标签”式落实,对上面政策点到为止,把“转发了”“学习了”“记录了”当作落实成效,只练“纸上功夫”;有的搞“掩耳盗铃”式落实,把容易解决、或已经解决的问题列入台账,复杂的、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避而不谈,把“已完成”“已整改”作为落实标准,只做“表面文章”;有的搞“走马观花”式落实,只挑选几个点去干,推动任务时满足于点个卯即可,对于一些深水区的暗礁、硬骨头的病灶视而不见,以“部分完成”代表“全部达标”,只说“漂亮官话”。久而久之,老百姓得不到实惠,政策也难免落实空转。
抓落实抓得深不深、细不细、具不具体,直接关系到一项政策执行的质态如何、实际问题解决的效果如何,最终影响的是一个国家的治理效能。究其根本,首先是个别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根基动摇,躺在“功劳簿”上过于安逸,忘记了为民的初心使命。其次是工作时间一长,少了当初坚持不懈的拼劲,长期处于“疲软”状态,缺乏“愚公移山”的久久为功精神。最后是相关制度有待完善,缺少有效的问效问责机制,不能形成有效约束,导致结果执行不到位、落实有偏差。
抓落实,贵在持之以恒,最忌“雨过地皮湿”。党员干部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叩问初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在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学习浙江锚定“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不折腾的精神,锲而不舍、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在工作中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钉实、钉牢,一深入就具体、一具体就深入,越深入越具体、越具体越深入,这样工作才能抓得深、落得下。要优化考核内容,将目光多投在基层的“角落”“后院”,将衡量重心从做了没有、贴了多少标签,转向做成了什么、解决了多少矛盾、群众获得感强不强等实质维度。要用好督查督办、考核评价、问责问效等利器,形成部署、落实、检查、反馈的工作闭环。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对那些埋头苦干、虽功成不必在我却夯基垒台的“潜绩”给予充分肯定,让有为者有位,为担当者担当。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员干部要扛起“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量变促质变,做出真正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实绩。(河南省新郑市委组织部 李彦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