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文山州103岁的抗战老兵刘子成迎来了一份特殊的荣耀,当他握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时,声音里满是激动与感慨:“不容易啊,不容易……这是前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不容易!”刘老皱纹里刻着烽火岁月的印记,掌心的老茧磨过枪膛的温度,三声“不容易”,藏着穿越百年的爱国情,更藏着新时代组工干部该读懂的“初心密码”。

一声“不容易”,是“以身许国”的忠诚底色。抗战胜利不容易,子弹擦着耳朵飞过,战友的鲜血溅在军装前襟,不是不怕死,是知道退一步家和国就没了。烽火岁月中,舍身取义的坚守,本质是“以身许国”的忠诚。组工干部常说“讲政治”,这政治里就该有老兵式的纯粹:选人用人时,先看“关键时刻敢不敢往前冲”;抓基层党建时,要问“群众有难时支部在不在”;做人才工作时,得想“能不能为国家啃下硬骨头”。忠诚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是像老兵守阵地那样,守牢“党和人民的事比天大”的底线。

二声“不容易”,是“守土有责”的信仰坚守。守和平不容易,和平不是“打完仗就完事”,是让老百姓上得起学、看得起病,过上踏实日子。守和平就像守阵地,松一步就可能出岔子,爱国从不是一时热血,而是“守土有责”的信仰坚守。组工干部做的是“为党育才、为国聚才”的事,本质也是“接着守”:守好党的优良传统,别让“艰苦奋斗”成了老黄历;守好干部队伍的“精气神”,别让“躺平”耗了锐气;守好“公道正派”的本分,别让“私心”污了招牌。就像老人守着战友的念想,我们守着组织工作的规矩和初心,就是对“传承”最好的回答。

三声“不容易”,是“薪火温度”的传承接力。传精神不容易,抗战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旧物件,是“别忘本”的提醒,是“敢扛事”的劲头。敢扛事,先得有事来了不缩头的担当。当年刘子成班里12人打剩3个,他攥着战友塞来的子弹往前冲,不是不怕死,是知道“这阵没人扛就真垮了”。组工干部面对的“阵地”虽没枪林弹雨,却同样容不得退缩:考察干部时敢不敢说真话?基层党建遇难题时敢不敢啃硬骨头?人才工作卡脖子时敢不敢破常规?怕担责就会打“太平拳”,怕得罪人就会念“和气经”,可党和人民要的不是“老好人”,是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的人。就像老兵守阵地,该扛的事往前站一步,心里才踏实。

刘子成老人的三声“不容易”,说到底是“一生爱国情”:打仗时护家国,和平里守日子,老了还焐着薪火。我们站在他身边时,该把这情揣进心里--不是只说“致敬老兵”,是把“胜利不容易”记在脑里,把“守和平”落在事上,把“传精神”扛在肩上。毕竟,最好的爱国,就是接着把他们没干完的事,干得更像样。(新郑市委组织部  毛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