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5年7月2日,河南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云桥助残实践队携手,共同开启了一场以“打破无声壁垒 助力童声绽放”为主题的融合教育活动。活动聚焦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用青春力量为孩子们架起通往"新声"的桥梁。

实践团出征仪式大合照

 俯下身,听见每一声成长的跃动

七月的阳光灼热,但挡不住实践队员们的热忱。在康复中心赵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队员们全程参与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评估测试——孩子们专注地盯着色彩斑斓的卡片,小脑袋微微倾斜,用带着生涩却真挚的声音努力拼读;志愿者们俯下身,前倾着身体,目光紧随着卡片上的图案,屏息捕捉每一个微弱的发音。

“让没有评估经验的志愿者参与,反而能获取更真实的反馈。”赵老师解释道。经过简短培训,队员们迅速进入状态:当孩子因紧张卡壳时,他们会轻轻拍手鼓励"慢慢来";当听到清晰的发音,便竖起大拇指笑着说"真棒"。那些带着奶音的"熊猫""排球",在志愿者的倾听里,都成了最动人的乐章。尽管有些发音还带着模糊的尾音,但孩子们眼里的星光、脸上的笑意,与普通孩童并无二致——这正是康复训练最珍贵的成果。

志愿者与多名孩子进行评估测试

走进去,看见童真的完整模样

除了评估现场,实践队还走进听障儿童家庭,与一对听障姐弟及其父母展开温暖对话。姐姐已顺利就读普通小学,此次是特意陪弟弟来做听力评估的。谈及校园生活,这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我有三个好朋友,我们一起画画、背古诗!"说到和弟弟的相处,她歪着头笑:"他总抢我的铅笔,可我教他写名字时,他又会偷偷给我塞糖。"从她手舞足蹈的讲述里,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听障孩子走进普校,同样能在集体中收获友谊,在课堂上绽放光芒。

"我们就想拼尽全力,让孩子活得和普通娃一样。""只要他们能快快乐乐背着书包上学,我们做啥都值。"家长朴实的话语里,藏着最深沉的期待。这让队员们更深刻理解:康复训练不仅是语言能力的重塑,更是为孩子们清除成长路上的障碍,让他们能平等地拥抱世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志愿者与健听孩童交流

每一次俯身倾听,都是爱与信任的双向奔赴;每一场真诚对话,都在传递希望的火种。云桥助残实践队用行动搭建起"有声"与"无声"的桥梁,愿这些曾被"静音"的小天使,在爱与温暖的包裹下,勇敢发声、自信生长,终将拥抱属于自己的多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