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也作出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部署,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郑州市二七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安居”“乐业”两大工程和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总目标,以全域提升基层楼院治理水平为导向,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全力开创基层社会治理和楼院治理新局面。
一、建强组织,筑牢治理“主阵地”。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理念,健全组织体系、夯实阵地堡垒,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楼院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打造“红色引擎”。统筹全区17个镇(街道)和3个园区、176个村(社区)所属区域人口分布、面积资源、小区楼院等属性特征,优化设置和建立健全了736个基层党组织、723个自治组织、1095个志愿服务组织,推动723个楼院实现“三类组织”(党组织、自治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全覆盖,构建形成了“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基层治理体系和共治共建工作格局。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340个无主管楼院(片区)临时党支部强力引领,实现老旧小区楼院“组织强、管理优、服务全、环境美、群众赞”,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二是强化阵地建设,筑牢“红色堡垒”。充分发挥辖区17个街道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17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2个楼院美好生活实践站、“先锋课堂”及“红色物业”、暖心驿站、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职工之家等阵地资源作用,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党日”“双报到”服务、网格议事会、楼院民情恳谈会等活动,有效将党的领导嵌入楼院治理全过程,让组织优势转化为楼院治理优势。全面提升阵地堡垒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比如,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工作中,强力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和阵地堡垒作用,形成了“平时管用、战时好用、随时能用”应急机制,让党旗始终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三是发挥先锋作用,点亮“红色灯塔”。依托创新开展的“服务社区、我当先锋”“支部联建、干部分包”“千人大走访、服务树形象”“社区邻居节”等各类活动载体,推动各类党员和志愿者在楼院治理中主动亮明身份、积极认领项目、争当服务先锋。先后评选认定服务之星20名、优秀服务项目26个。比如,组织开展“立足岗位争先锋”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3156个,组建党员突击队、项目组672个,推行“义服务”“享绿意”“暖心餐”“乐课堂”“友邻坊”“颐养院”等系列便民服务项目,为群众办实事7178件,化解疑难问题1100余件,有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二、织密网格,畅通治理“大动脉”。坚持“横到边、纵到底”原则,对全区楼院进行网格划分,实现楼院治理无死角、全覆盖,切实用“小网格”打通楼院治理“大动脉”。一是精密绘制“网格图谱”。按照“规模适度、无缝覆盖、便民利民、相对固定”原则,全区科学设置一级网格17个,二级网格175个,三级网格1441个、微网格6281个。坚持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构建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三级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五级网格组织体系,实现“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做到楼院事网格办、有问题网格解。二是培育全能“网格管家”。创新推行“365”年轻干部进网格工作模式,通过健全三项机制、明确六员职责、开展五类活动等形式,全面提升236名网格年轻历练干部服务群众、服务楼院、服务基层的工作能力。同时,举办社区素能提升大讲堂、社区工作者(网格员)职业能力竞赛、社区服务群众项目大赛和“亮讲树”等实战实训活动,打造全能化“网格管家”、技能化“网格达人”,累计解决基层问题16400余件。三是擦亮专属“网格名片”。依据特定区域、行业等不同业务范畴和工作属性,科学设置一级专属网格2个、三级专属网格549个,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服务举措,提升专属网格精细管理能力和水平。比如,统筹考虑二七广场周边人员流量大、商贩摊位密、矛盾问题多、基层治理难等现状情况,创新打造“二七商圈专属网格”,打破周边三个街道行政区划,按照商业、项目、居民不同类别,精准设置6个二级网格、49个三级网格、148个微网格,整合公安、执法、巡防、商场安保等多方力量,打造近500人的全要素专属网格员队伍,在亚细亚开业、跨年夜等重大节庆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保障了商圈经济的持续繁荣稳定。
三、汇聚力量,激发治理“活细胞”。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通过职业化选聘、多元化培育、融合化共治等举措,全力打造数量充足、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基层楼院治理骨干队伍。一是打造“职业化”体系队伍。突出“在地化、年轻化、专业化”用人导向,创新探索和打造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体系建设,对全区社区工作者实行统招统管。每月开办“社区素能提升大讲堂”,每年开展社区工作者集中轮训,每年举办社会工作师考前冲刺集训班,全域提升社区工作专职素能。建立社区“两委”委员→副职→书记(主任)晋升渠道,通过竞岗、面试、考查等环节,126名社区委员晋级社区副职、68名社区副职晋级社区正职。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薪级工资和社工师职业资格津贴,并为其新增办理住房公积金。二是凝聚“多元化”共治力量。将社区工作者、“五老”人员、物业、楼栋(院)长、新就业群体、志愿者等1.3万余名多元力量纳入基层治理队伍范畴,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以“地缘、业缘、趣缘”为纽带,逐年培育壮大楼院社区组织力量,深化“以服务换服务”内涵,建立“暖心e站”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组建流动党支部,充分发挥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的优势,积极参与楼院文明创建、信访上报、秩序维护等工作,成为基层治理“新生力量”。比如,一马路街道陇海大院社区在解决电动车乱停放问题中,居民自发组建非机动车治理小分队,引导居民规范停车、文明出行,有效缓解了停车紧张而引发的信访矛盾。三是发挥“融合化”共治作用。坚持把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五星”支部创建、村改社区等工作与深化小区楼院治理深度融合、同做共治。创新推行“三联一创、五微共治”行动,发挥组织“联”建、服务“联”做、多元“联”动作用,在楼院治理中扎实开展“微平台、微课堂、微议事、微服务、微关怀”系列活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425件、有效覆盖群众14万户。比如,福华街街道与郑大五附院联创共建,打造1个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和1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搭建智慧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云平台,实现“大中心+小中心+数字化”的线上线下养老服务模式,累计为1178名老人提供服务3600余次。再如,郭家咀社区作为全市第一批村改居试点,充分利用亲缘关系、地缘关系、集体经济等要素,推动“社区网格”核心引领、合作社“经济网格”同频共振、“亲情网格”破冰连心,实现资源在网格中整合、问题在网格内解决。
四、建章立制,拧紧治理“紧箍咒”。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坚持用制度抓事管人促工作,真正以强有力的制度机制引领和保障楼院治理常态长效。一是建制度、保长效。坚持“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居民参与共建共治、项目支撑分批落实、分类施策长效治理”原则,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制定了《二七区非专业物业管理小区(楼院)专项整改工作方案》,明确了“1+8+11+N”(制定1个方案、明确8项内容、联动11家单位、整改N个楼院)工作框架,全力开展楼院问题大起底、大排查行动,重点解决小区(楼院)内飞线充电、杂物堆积、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等管理失序突出问题。通过定期评估、动态调整等方式,探索长效治理路径,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根基,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二是强自治、保实效。大力推广楼院自治模式,鼓励居民成立自治组织(楼院自管会、自治小组会、物管会等),通过制定楼院公约、开展民主协商、事务费用公开,自主管理楼院公共事务,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楼院治理“主人翁”意识,使其由被动“落实者、执行者”向积极“参与者、决策者”转变,切实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活楼院自治的“内生动力”。比如,大学路街道祥和社区学府花园小区在成立自管会之后,对楼院治理实施了一系列“暖心工程”,修复楼院及车库监控,拆除老化、杂乱的线路,增设了电动车智能充电设备等,筑牢了小区的安全防线,得到群众的点赞好评。三是引物业、保质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有条件引入专业物业的楼院,采取物业连片打包、以大托小或小区(楼院)自办物业等模式进行管理,优先推动专业化物业进驻小区(楼院)开展服务,积极探索“红色物业”模式,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党组织深度融合,共同参与楼院治理。比如,五里堡街道二环路社区地处三区交界,社区以“引进物业”为抓手,将9个小区42栋楼“打包”给同一家物业公司管理,让物业成为贯通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实现了辖区无主管楼院物业全覆盖。( 卢博 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