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男,蒙古族,生于1977年1月,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退伍军人。2018年5月被镇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选派驻村,任高丘镇野鸡脖村扶贫工作队员。
高丘镇野鸡脖村位于镇平县“大西北”,距高丘镇政府7公里。全村辖15个自然庄,15个村民小组,共有778户,3176人。过去,这里因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村民相对比较贫困,其中贫困户59户,贫困人口255人。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后,王勇积极与工作队长配合,做到“智志双扶”,因户施策,体现了格尽职守,勇于担当,心系群众,忘我奉献精神。
热心助人,把贫困户当亲人
为了拉近与贫困户的心理距离,便于思想沟通,王勇坚持走村入户,经常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多想办法多办好事”是王勇对自己的日常要求。
高丘镇野鸡脖村贫困户郭国华因其妻李文彩患淋巴细胞癌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综合病致贫。该户全家5口人,大女儿14岁上初中,二女儿8岁上小学,小儿子4岁上幼儿园,只有郭国华一个劳动力靠外出打零工养活生计。2020年7月15日下午,王勇到郭国华家走访时发现,郭家三个孩子围在其母亲床边放声哭泣,躺在床上的李文彩说话无力精神萎靡。王勇问过孩子才搞明白,郭国华趁孩子们放暑假期间外出打工,让孩子们照顾其母亲。未成年的孩子们没料到其母亲突发急病,一时间束手无策。王勇对该户的情况非常了解,知道李文彩这次属旧病复发,而且相对严重。考虑到拨打120呼救耽误时间,王勇首先通过手机微信向病人丈夫发视频,随即与病人长期挂靠治疗的南阳市卫校附属医院取得联系,在征求医生意见后,他立即背起李文彩,用自己的私家车携同其大女儿紧急赶往医院。送医途中,李文彩已昏迷不醒,生命垂危。王勇边开车,边不停督促其女儿呼喊妈妈。到医院后,王勇一路小跑用轮椅将病人送入病房,自掏腰包替病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并预交了住院费用。在医院,王勇冒着风险处理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病人接受抢救前,医生通过病情研判,开出了《病危病重通知书》,要求家属签字。但李文彩丈夫远在千里之外,近在身边的女儿因年龄小,医生不认可。万般无奈,王勇立即打电话与郭国华沟通,后经医生同意,在《通知书》“被委托人”栏内郑重签下“帮扶干部王勇”六个字。经过近四个小时的抢救,李文彩终于度过了生命危险期。主治医生说,李文彩是细胞淋巴瘤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幸好送医及时,不然病人就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在医院抢救期间,王勇一直守候在病房,到次日凌晨2点多,郭家亲戚赶到医院后,他才疲惫不堪地返回野鸡脖村。两周后的一天上午,病情好转的李文彩携同家人带着锦旗找到了救命恩人,感激涕零地对王勇说:“谢谢兄弟啊,是你救了我的命,你真是我的大恩人啊!”。一番千恩万谢后,李文彩郑重其事地捧给王勇一面锦旗,上书“精准扶贫办事实 结对帮扶暖人心”。
智志双扶,重拾贫困户生活信心
在野鸡脖村扶贫工作期间,王勇经常通过拉家常方式,深入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了解贫困户家庭困难,真心实意帮助贫困户找回生活信心。30岁的贫困户杨志良身患白血病已近3年,病魔不但耗尽了杨家的积蓄,也磨光了杨志良的生活意志。2018年年底的一天,王勇特意走访杨志良,通过谈心发现,杨志良意志消沉,言语中流露出厌世倾向。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勇主动与其妻子沟通,共同劝说杨志良帮助其树立积极阳光的生活信心。两年来,王勇多次到杨志良家走访,多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他通过战友关系多方协调帮助杨志良妻子就近打工,增加家庭收入同时方便照顾杨志良生活。2019年春季,王勇在网上发现“水滴筹款”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便主动联系水滴筹款机构,帮助杨志良在网上向社会筹集治病费用。短短半个月,共筹集捐款近三万元,缓解了杨志良看病的家庭经济压力。野鸡脖村支书张建华称赞王勇说,“杨志良家多亏了王勇的帮扶,不然这一家早就垮了。王勇是真扶贫,扶真贫啊!”
负重担当,彰显党员本色
王勇驻村扶贫以来,严格按照扶贫办驻村要求,长期驻守扶贫点不间断开展工作。自2018年5月到2020年3月期间,王勇已驻村近380个日日夜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持续坚守村防疫点47天。工作中,王勇积极学习扶贫政策,精准掌握扶贫对象全面情况,主动向工作队长学习工作经验,协助分析研判具体问题,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切实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圆满完成了上级所交办的扶贫任务。但鲜为人知的是,王勇沉甸甸的扶贫成效背后,是其本人负重担当和其家人的全力支持。王勇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已经年迈,两个孩子均在学龄期。生活上,老人、孩子都需要人照顾,经济上只有靠王勇的工资和其妻子外出打工收入。2019年年初,王勇在驻村扶贫期间,得知父亲在医院被确诊患上白血病。他非常难过,愁眉不展,因为父亲入院治疗需要家人的陪伴,年迈的母亲无法独自照顾两个孩子上学和生活。此时王勇若要照顾家庭,就需要长期请假离开驻村岗位。怎么办?为了一线扶贫工作,他劝说妻子放弃外地打工工作回家照料家庭。人常说,忠孝难两全。王勇为了事业和家庭,就是这样在无奈的挣扎中找到了忠孝两全的结合点、支撑点。
多年来,王勇同志以雷厉风行、敢打硬仗的军人作风,在扶贫一线坚持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一个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也彰显了公路人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担当。
高丘镇野鸡脖村位于镇平县“大西北”,距高丘镇政府7公里。全村辖15个自然庄,15个村民小组,共有778户,3176人。过去,这里因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村民相对比较贫困,其中贫困户59户,贫困人口255人。驻村开展扶贫工作后,王勇积极与工作队长配合,做到“智志双扶”,因户施策,体现了格尽职守,勇于担当,心系群众,忘我奉献精神。
热心助人,把贫困户当亲人
为了拉近与贫困户的心理距离,便于思想沟通,王勇坚持走村入户,经常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多想办法多办好事”是王勇对自己的日常要求。
高丘镇野鸡脖村贫困户郭国华因其妻李文彩患淋巴细胞癌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综合病致贫。该户全家5口人,大女儿14岁上初中,二女儿8岁上小学,小儿子4岁上幼儿园,只有郭国华一个劳动力靠外出打零工养活生计。2020年7月15日下午,王勇到郭国华家走访时发现,郭家三个孩子围在其母亲床边放声哭泣,躺在床上的李文彩说话无力精神萎靡。王勇问过孩子才搞明白,郭国华趁孩子们放暑假期间外出打工,让孩子们照顾其母亲。未成年的孩子们没料到其母亲突发急病,一时间束手无策。王勇对该户的情况非常了解,知道李文彩这次属旧病复发,而且相对严重。考虑到拨打120呼救耽误时间,王勇首先通过手机微信向病人丈夫发视频,随即与病人长期挂靠治疗的南阳市卫校附属医院取得联系,在征求医生意见后,他立即背起李文彩,用自己的私家车携同其大女儿紧急赶往医院。送医途中,李文彩已昏迷不醒,生命垂危。王勇边开车,边不停督促其女儿呼喊妈妈。到医院后,王勇一路小跑用轮椅将病人送入病房,自掏腰包替病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并预交了住院费用。在医院,王勇冒着风险处理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病人接受抢救前,医生通过病情研判,开出了《病危病重通知书》,要求家属签字。但李文彩丈夫远在千里之外,近在身边的女儿因年龄小,医生不认可。万般无奈,王勇立即打电话与郭国华沟通,后经医生同意,在《通知书》“被委托人”栏内郑重签下“帮扶干部王勇”六个字。经过近四个小时的抢救,李文彩终于度过了生命危险期。主治医生说,李文彩是细胞淋巴瘤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幸好送医及时,不然病人就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在医院抢救期间,王勇一直守候在病房,到次日凌晨2点多,郭家亲戚赶到医院后,他才疲惫不堪地返回野鸡脖村。两周后的一天上午,病情好转的李文彩携同家人带着锦旗找到了救命恩人,感激涕零地对王勇说:“谢谢兄弟啊,是你救了我的命,你真是我的大恩人啊!”。一番千恩万谢后,李文彩郑重其事地捧给王勇一面锦旗,上书“精准扶贫办事实 结对帮扶暖人心”。
智志双扶,重拾贫困户生活信心
在野鸡脖村扶贫工作期间,王勇经常通过拉家常方式,深入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了解贫困户家庭困难,真心实意帮助贫困户找回生活信心。30岁的贫困户杨志良身患白血病已近3年,病魔不但耗尽了杨家的积蓄,也磨光了杨志良的生活意志。2018年年底的一天,王勇特意走访杨志良,通过谈心发现,杨志良意志消沉,言语中流露出厌世倾向。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勇主动与其妻子沟通,共同劝说杨志良帮助其树立积极阳光的生活信心。两年来,王勇多次到杨志良家走访,多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他通过战友关系多方协调帮助杨志良妻子就近打工,增加家庭收入同时方便照顾杨志良生活。2019年春季,王勇在网上发现“水滴筹款”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便主动联系水滴筹款机构,帮助杨志良在网上向社会筹集治病费用。短短半个月,共筹集捐款近三万元,缓解了杨志良看病的家庭经济压力。野鸡脖村支书张建华称赞王勇说,“杨志良家多亏了王勇的帮扶,不然这一家早就垮了。王勇是真扶贫,扶真贫啊!”
负重担当,彰显党员本色
王勇驻村扶贫以来,严格按照扶贫办驻村要求,长期驻守扶贫点不间断开展工作。自2018年5月到2020年3月期间,王勇已驻村近380个日日夜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持续坚守村防疫点47天。工作中,王勇积极学习扶贫政策,精准掌握扶贫对象全面情况,主动向工作队长学习工作经验,协助分析研判具体问题,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切实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圆满完成了上级所交办的扶贫任务。但鲜为人知的是,王勇沉甸甸的扶贫成效背后,是其本人负重担当和其家人的全力支持。王勇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已经年迈,两个孩子均在学龄期。生活上,老人、孩子都需要人照顾,经济上只有靠王勇的工资和其妻子外出打工收入。2019年年初,王勇在驻村扶贫期间,得知父亲在医院被确诊患上白血病。他非常难过,愁眉不展,因为父亲入院治疗需要家人的陪伴,年迈的母亲无法独自照顾两个孩子上学和生活。此时王勇若要照顾家庭,就需要长期请假离开驻村岗位。怎么办?为了一线扶贫工作,他劝说妻子放弃外地打工工作回家照料家庭。人常说,忠孝难两全。王勇为了事业和家庭,就是这样在无奈的挣扎中找到了忠孝两全的结合点、支撑点。
多年来,王勇同志以雷厉风行、敢打硬仗的军人作风,在扶贫一线坚持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一个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也彰显了公路人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