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信阳师大历史——致敬信阳师大50年

作者:吴圣刚
1981年,我跨过淮河
来到豫南信阳
走进江南北国,北国江南
走进谭山包
走进建校六年的信阳师范学院
走进层峦起伏的大学校园
泥土散发的气味异常清新
草木的枝叶充满原始野气
校园是那样开放,没有围墙
沿着石子路,攀援丘峦
可以走向遥远的山野
还有村民的牛羊徜徉
贤岭松风轻拂校园
浉水泛月映照青春身影
没有繁华,没有车水马龙
校园粗犷而静谧
过滤掉所有的浮躁
师生们埋头安心读书 学习 生活
融入山水,与自然和谐相处
犹如浉河的清流静静流淌
上善若水,在如水的沉静中积蓄力量
没有人埋怨条件简陋
没有人过不惯粗犷的生活
青春需要磨砺
青春可以创造
我们有双手,我们可以改变
我们可以铲除丘冈,填平坑洼
修建属于我们自己的体育场
我们可以修路,整洁环境
这也成为大学的必修课
读书是生活
劳动也是生活
读书与劳动结合是更有味的生活
与其他大学不同
信阳师大山水环抱
有山一样的坚实
有水那样的灵动
有自然一般的朴实
朴实 务实 踏实成为师生的本性
勤奋 求实 创新成为不断丰富的校风
专业统考全省头筹
考研名校闻名全国
那些信阳师大规格的学子
在社会大舞台建功立业
为母校五十年历史写下厚实注脚
信阳师大五十年
步伐紧跟祖国改革开放
每一个师大学子
在母校发展的节奏中成长
国家成就了信阳师大
母校成就了每一个学子
每一个学子也为母校增添了荣光
辉煌五秩
放飞梦想
2025.10.27

这里是信阳师大
作者:杜超
有一条河叫淮河
有一脉山叫大别山
山水之间我的信阳师大哟
你一路风雨兼程
走过五十年
校史馆那些老照片留住了旧时光
留住了砂石跑道上,素颜的石灰线
而露天电影场黑压压的青春
那是剧情之外平行的剧情
一一每到周末,压轴戏如期上演
每一面斑驳的墙体都是三维修辞
每一片默默不语的香樟叶
都是初心和奋斗,铿锵的格言
一校三区,当生命又一次拔节
山水之间我的信阳师大哟
奏响新的进行曲,奏响蝶变
有一片红叫红土地
有一派绿叫江南北国、北国江南
红绿交响我的信阳师大哟
你一路风雨兼程
走过五十年
风雨操场删除了泥泞和尘土飞扬
水光潋滟半亩塘,倒映着从前
倒映出瘦瘦高高的那座水塔
倒映出方方正正那栋四层主楼
一一质朴而亲切,大别山汉子一般
红土地,血染的红土地哟
血色殷红,殷红成五个大字
信阳师大一一“教师之摇篮”
有一条河叫淮河
有一脉山叫大别山
有一座校园叫信阳师大
有一种奋斗,叫风雨五十年
有一座校园叫信阳师大
有一种风景叫明天
是的,明天,明天——


满庭芳.贺信阳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
作者:李振国
题记:
信阳师范大学成立于1975年,原名为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信阳分院,1978年,国家批准为本科建制的信阳师范学院,2023年更名为信阳师范大学,至今50周年。值此贺之!
大别山红,淮河水碧,凤栖谭嶺高枝。
黉宫焕彩,半百正春晖。
河大薪传一脉,历风雨,桃李芳菲。
铭圭臬,“厚德崇实,善学敏行”垂。
恰逢,新世纪,云程发轫,骐骥争驰。 揽寰宇英才,益友良师。
独毓秀钟灵地,杏坛上,俊彦声威。
光阴迫,自强不息,看龙跃云飞。
注释:
1.大別山红,指大别山红色革命根据地,并诞生了大別山精神。
2.谭嶺:信阳师范大学位于谭山之上。
3.“厚德崇实,善学敏行”,为信阳师范大学校训。

(张冬梅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