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更为破解形式主义顽疾、提升基层工作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其颁布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基层减负从阶段性整治走向常态化治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基层基础。
“探新路”重在制度创新与方法变革。形式主义问题之所以难以根除,往往与传统治理路径依赖密切相关。《若干规定》的出台,实质上是对基层工作方法提出系统性改革要求。党员干部应积极构建科学高效的文件管理体系,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信息精准推送与分类处理;大力推动会议模式转型,合理采用线上会议、短视频通报等形式提升议事效率。更重要的是,须建立自下而上的反馈通道,将基层实践中产生的合理建议转化为优化流程、提质增效的具体措施,系统构建减负增能的制度环境。
“务实功”需以扎实作风提升政策执行力。形式主义本质是作风问题,破除形式主义必须从实干入手。《若干规定》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坚决杜绝“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的错误倾向。党员干部应严格规范公文报送与会议管理,确保减数量与提质量同步推进;考核督查应当坚持以实绩为导向,逐步构建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专业能力培训,推动干部从“事务型”向“治理型”转变,确保基层服务不断链、治理不缺位。
“解民忧”旨在回归公共服务本质。基层减负的最终目标,是让干部有更多时间深入群众、优化服务。《若干规定》的实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基层工作重心从“应对考核”向“服务群众”转变。要进一步规范政务应用程序建设,强化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切实解决“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持续优化民生服务流程,推进“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模式,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温暖的服务,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民意基础。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不仅是一份制度文件,更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宣言。广大党员干部应以《若干规定》实施为契机,在制度创新中锤炼能力,在实干担当中展现作为,在服务群众中践行使命,真正让基层减负工作落地见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基层活力。(新郑市委组织部部 高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