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扬雄曾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这一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身箴言,如涓涓细流穿越千年时空,在新时代党建工程中找到了全新坐标。它不仅是个人品性修炼的准则,更是融入了党性修养的熔炉,为塑造忠诚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滋养。当“修身为本”遇上“实干兴邦”,当“三省吾身”遇上“自我革命”,当“立义为的”遇上“为民服务”,中华传统智慧与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在新时代激荡出深沉的回响。
修身固本,筑牢党性之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华文化历来将个人修养视为一切事业的起点。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党性修养正是新时代的修身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脱贫攻坚战场上,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年轻昂扬的生命献给扶贫事业;邱军主动请缨赴甘肃华池县发展特色产业,用实干改写老区命运……他们用实干诠释:修身绝非书堂里的静态修炼,而是烈火中的动态锻造。广大党员干部应心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持之以恒,以党史为镜,以榜样为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铸就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永葆政治本色。
矫思明向,校准党性之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三省吾身的传统自省智慧在党性教育中迸发新活力。重庆市丰都县青苗班的沉浸式培训堪称典范:在红岩村体悟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中“自我革命,终身修养”的崇高境界;于歌乐山感受“宁死不屈、忠诚担当”的忠勇本色;在曾家岩50号领悟“统战为纲、团结为要”的战略智慧。矫思之要在于“真”与“实”,真行动,实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当发扬钉钉子精神,经常性、主动性地开展自我检视,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时时拂拭思想灰尘,刻刻加固作风堤坝,让纪律规矩方能成为永不褪色的“护身符”,护航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始终处于正确方向。
立义笃行,彰显党性之魂。“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在于利。”立义的核心在于以行动回应人民期盼,展现党性担当。刘玲俐扎根特教讲台,坚持做一件事,就是让听障儿童在有爱的环境中学习开口说话;上方村以“积分制”抓手,将抽象的道德准则转化为垃圾分类、绿色祭扫、志愿服务等实事,党员干部带头参与,村民从“站着看”到“抢着看”,积分兑换模式激发自治活力,文明乡风和民生福祉在“玉龙粉丝”专业合作社中同步提升,实现了从“环境美”到“心灵美”、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的跨越。立义是修身和矫思的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须始终保持恒心与耐心,善积跬步,脚踏实地,积极作为,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当有我”的担当,把党性写在为民奋斗的足迹里。(刘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