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勉励他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信中谆谆教诲,不仅是对几位艺术家演艺生涯的肯定,更为所有文艺工作者点亮了前行的明灯。
崇德尚艺,方能立身立言立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重艺德。“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艺术创作是文艺工作者自身品德的现实映照,没有用美德筑牢地基,再华丽的作品也终显轻浮。田华等前辈以一生奉献诠释了德艺双馨的深刻内涵,他们台上精湛演绎,台下谦逊自守,为无数后辈树立了精神坐标。这份“表率”力量,在于以高尚人格引领风尚,以纯粹艺术涵养人心,外化于文艺创作之中,让文艺真正成为自身品德的集中体现。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他们为榜样,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把文艺创作当作一件终身事业来做,以高度的责任感对文艺创作负责,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立身、立言、立行。
扎根生活,方能源头活水奔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根生活沃土”,这是艺术生命永不枯竭的源泉。艺术创作既取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真正的精品佳作,从来不是坐而论道的凭空想象。生活的土壤中深埋着最真实的情感、最动人的故事、最磅礴的力量,艺术创作只有扎根其中才能汲取成长的“养分”。“扎根”意味着要深入人民之间,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街头巷尾到抗旱一线,俯身倾听大地的心跳,才能捕捉到时代跳动的脉搏,才能真实抒发出“人民心声”。唯有如此,创作才能摆脱“虚无缥缈”之气,落到土壤之中获得深沉持久的生命力,让文艺作品生根发芽,成为人民情感的真实回响与生动写照。
与时代同频,方能唱响不朽旋律。“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文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张良导演的《董存瑞》借这位民族英雄之口喊出了“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时代呐喊;《烛光里的微笑》中宋晓英以精湛演技展现了上世纪末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这些经典之作之所以直抵人心,正因为它们敏锐捕捉并深情讴歌了时代深处最昂扬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必须自觉将个人艺术追求融入民族复兴的壮阔洪流,让作品成为时代精神的注脚。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让文艺作品在时代的淬炼下历久弥新。(新郑市委组织部 刘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