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庭院能换食用油,发展产业可评“带头人”,简办红白事、参与解纷止争都能攒积分……在内乡县湍东镇,一场以“家庭积分制”为手段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正火热展开。积分不仅成了村民的“荣誉存折”,更成为乡村治理的“活力密码”。
“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和魂。”该镇党委研究制定《“五星家庭”创建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的工作体系。各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积分选项和支部评定,把爱党爱集体、环境卫生、参与公益活动等5大类36项村级事务细化为可量化指标,形成“一事一积分、一户一档案”的闭环管理。
如何使积分制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各村党支部将“门前三包”、村民参与“四议两公开”、乡贤介入化解矛盾纠纷、志愿参与“平安守护”行动等积分项写进村规民约,纳入网格化治理考核。村民主动清理陈年垃圾可获“环境卫生星”,庭院整洁率超九成;“一保五滤”参与率上升35%;矛盾纠纷发生总量下降五成以上。花园村黄酒生产大户王金刚带动18户乡邻抱团发展,积分直涨25分,还获评“产业带头人”。东王沟村搬迁安置涉及9个村民小组380户,居民意见不一。村里几位退休干部、老模范主动到居民家里拉家常“解疙瘩”,使分房安置工作迅速平稳落实。镇长李英武对此感触颇深:“积分制将村级事务标准化、具体化,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破解了群众发动难、乡村治理难问题。”
“积分制不是一阵风,而是棵‘常青树’。”为让积分制真正发挥牵引作用,湍东镇建立工作机制:每季度根据村民建议优化指标;组织开展环境观摩、产业沙龙,让先进带后进;整合农技培训、金融贷款等资源向高分家庭倾斜,形成“积分越高——资源越多——发展越旺”的良性循环。
“积分公开透明,大伙儿心里亮堂!”每月5日的“双日活动”中,党员、乡贤和村民代表组成的评定小组通过“申报+采集+互评+审核”四步法,对加分项和扣分项“阳光打分”,结果公示后录入电子台账。积分不仅能兑换米面油、茶壶、洗发水等40余种实用奖品,还可以作为享受优惠政策优先权的依据。“以前村里事靠干部催,现在大伙儿比着干!”村民李大哥边说边展示刚用积分换的茶壶。
如今,“攒积分、比贡献”在湍东镇群众中蔚然成风。小积分“兑”出了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安、乡风淳的乡村新图景,为安全稳定发展注入新活力!(刘荣才 李岩苹 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