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党建新闻网讯(李万全 张爱国)“作为乡村振兴最前线的一名‘老兵’,我只想在服务人民群众上当先锋。”郏县广阔天地乡人大代表、杨庄村负责人王建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任职25年,王建国坚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他坐在群众地头上,暖在群众心坎上。他履职尽责,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把杨庄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国景观村落”、“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传统村落”和“平顶山市红色兵支书退役军人服务站”,充分展现出一名退役军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火热军营淬炼一颗红心
  王建国,男,1958年10月出生,汉族,高中学历,中国共产党员。于1978年2月参军入伍,1982年1月退役。2023年7月被中共平顶山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23年“最美兵支书”,2019年6月被中共郏县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王建国秉承着“是党员就要听从党的召唤,是军人就要服从上级的命令”的信念,他始终坚守党员本色,以实际行动争做表率。积极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探索实施“党员联系群众家庭挂牌”、“党员干部联系退役军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等活动,开设“支部书记讲党课”、“校园普法宣传”主题活动,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他以一项项创新举措紧紧凝聚全村党员。无论是防汛抗旱,还是疫情防控、困难群众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王建国他总是冲在第一线,号召组织村12名退役军人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战高温、斗酷暑,冒风雨、耐虫咬,扶老弱、助危困。他们用一颗颗火热的心,一双双温暖的手,温热了百姓的心。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退役军人良好风貌,以言教和身教描绘了一幅新时代的感人画面。
传统村落赢来发展先机
  杨庄村内有元明时期的火神庙一座,关于这座火神庙的传说在周边村庄广泛流传。杨庄人在火神护佑下,从冶炼、铸造简单生活用具、普通农具入手,率先走上了冶炼、制造业的发展之路。解放后,杨庄村的冶炼制造业乘时代的东风,从铸造炉条、犁、铧入手,到现代高档厨具,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广阔天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铸铁锅之都”。杨庄村还有知青旧居10栋,建于1973年,是当年杨庄村群众和下乡知青自己动手建造的一座座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成为知青生活、学习的场所。从1968年到1976年,杨庄村先后接纳郑州、许昌、北京等地的下乡知青134名,“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就是对当时他们的真实写照。
  “这颗青龙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是杨庄村难能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王建国深谙传统文化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的要义,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村民的发展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村民因保护发展而受益。他通过多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王建国为杨庄村申请到“河南省传统村落”建设资金180万元,他带领村“两委”一起完善村内的基础设施,硬化改造了村戏楼、文化广场、公厕和知青民俗展览馆,改善了群众文化活动环境;申请项目资金35余万元修建了735米村支干道路等基础设施,2023年的美丽乡村重点县试点建设项目使杨庄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化,他将村民幸福指数贯穿乡村振兴发展全过程。
 “希望能借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优势,继续做好火神庙、知青旧居的遗址研究保护,进一步把它们的作用和价值挖掘出来,确保把它们保护好、研究好、宣传好、利用好。”
  如今,经过综合治理改造的杨庄村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2017年11月公布的“中国景观村落”名单中,郏县广阔天地乡杨庄村榜上有名。
兴产业让强村富民成为现实
  “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实现强村富民。为此,我们紧紧抓住重点产业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谈起杨庄村产业发展,王建国自信满满。 
  立足紧邻镇区和省道的区位优势,杨庄村深化党建引领,大力实施产业强村富民。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企业16家,盘活企业1家,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充分利用本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壮大了村集体产业,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需要电商销售人员,王建国都帮着协调招人,无偿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郏县正明炊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延军说。王建国优质的服务,让企业对杨庄村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近年,杨庄村成功引进“河南锦奥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及现代厨具专业园区项目,形成了铁锅铸造、研发、标准制定、质量检测、国内外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以前总想法子到外面打工挣钱,自从在当地企业上班后,每个月都能挣5000多元,不仅吃喝不愁,这几年还攒钱买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吴言川激动地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任劳任怨,帮助困难户王战胜家属和女儿找工作,稳定收入3000元左右,逐步脱贫解决贫困问题。村民遇到急事难事,也爱找他唠唠,他总能及时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在闲谈中就化解了矛盾、解决了纠纷,使不少家庭、邻里化干戈为玉帛。有的村民生活困难,他联系民政部门进行救助;有些老人生病身边无人照料,他带着老人上医院;有的高龄老人需要认证,他跑到家里帮助认证……他总把村民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还重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劳累,不嫌麻烦。慢慢他和群众就融为一体,群众把他当做自己的贴心人。“村里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服在心里,这个书记我们认。”村民王俊杰说。
  戎装虽脱,军魂犹在,脱下军装戴上党员徽章,不变的是责任;从军营到乡村,不变的是初心。王建国坚持“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信念,以满腔热情继续“深耕”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不分寒暑春秋,争当“排头兵”,用一颗始终不变的炽热代表之心,回报着家乡,服务着社会,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郏县实践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