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嵩县始终将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有力抓手,通过逐村摸排明确对象、因事制宜精准施策、统筹合力加强协调、考核问效压实责任,不断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走实走深。
 
逐村摸排,严防以好充次“搞变通”。在各乡镇党委逐村过筛摸排上报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调研考核情况,深入研讨确定整顿对象。一是明确目标定范围。按照不少于行政村(社区)总数5%的要求,重点针对赴省到市信访频繁、村级党组织建设薄弱、村务工作迟滞停顿、工作常年无起色、整体工作落后、集体经济空壳等村(社区)作为重点整顿提升对象。二是对照标准定对象。明确将“村情不稳、“头雁”缺失、治安混乱、工作应付、发展落后”等10类情况作为认定标准,结合政法委整理汇总信访严重、涉诉涉案问题突出的行政村(社区),确定本年度10个市级重点整顿村、25个信访涉案专项整顿村。三是精准施策定方案。按照“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对“环境卫生差、组织生活散、集体经济弱、党建阵地乱、信访矛盾多”等突出问题,采取一村一策、分类整顿,压实工作责任人、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整改时限,确保高效推进。
 
因事制宜,坚持对症下药“除病根”。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软弱涣散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病灶、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软弱涣散问题,彻底扭转落后局面。一是迅速行动补短板。针对战斗力不强的党组织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针对“村庄人居环境差、群众卫生意识不强”的软弱涣散村,采取“美化环境+改善设施+注入文化+突出特色”的工作模式,加快供排水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多策并举开展“一宅变四园”、评比“星级文明户”等活动,提升群众自建人居环境的积极性。二是着眼创新强根基。重点针对党组织生活开展不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低的软弱涣散村,通过整合利用闲置资源、功能室融合等方式进行便民化改造满足“7有”基本功能。积极做好“自治、自乐、志愿”“三自”队伍建设,拓展“N个”特色功能,通过各种活动提升村支部号召力、群众参与度。三是扶持产业助增收。针对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渠道单一的问题,出台《关于有效增加群众收入的意见》,从提高种植、养殖、就业、经营、旅游收入,鼓励创业增收,强化金融兜底、服务保障,以及优化便民利民措施等方面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统筹合力,实施条块结合“大联动”。坚持把整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一层抓一层、一级抓一级,广泛凝聚起抓整顿、促提升的强大工作合力。一是县级领导带头抓。按照县领导分包乡镇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明确1名县委常委分包联系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并下发《工作提示函》要求每个月至少到村2次指导整顿提升工作,协助解决整顿工作中实际问题,督促乡镇党委把软弱涣散问题解决到位。二是镇村书记直接抓。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整顿工作第一责任人,定期到村开展工作指导,并至少安排1名班子成员驻点联系,全程参与整顿提升工作。各整顿村党组织书记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带领班子成员召开整顿工作会,建立整顿工作小组,制定整顿工作台账,每半月向乡镇党委汇报1次整顿工作进度。三是多方力量协同抓。严格落实“六个一”整顿措施,在明确1名县委常委、1名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分包联系的基础上,统筹多方力量,下派1名驻村第一书记、对口联系1个机关单位、1家龙头企业和1个“四星”以上村党支部共同开展帮带提升,确保高质量完成整顿工作。
 
考核问效,拉起朝督暮责“高压线”。始终将从严从实贯穿整顿工作始终,通过抓责任落实,抓督查指导,抓责任追究,有效形成压力传导和倒逼机制。一是严明责任落实。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情况,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年度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并与乡镇党委、驻村第一书记、对口帮扶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相挂钩,整顿对象未通过验收的,取消相关单位和个人评优表先资格。驻村工作队不转化不脱钩、不达标不撤离。二是严格督查指导。将全县16个乡镇分为“四大战区”,由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分片包干,采用“四不两直”工作法,定期明察暗访、随机调研,入户走访,全面掌握工作进度,及时督促提升效率,扎实开展问题整改工作,确保整顿一个转化一个,合格一个巩固一个。三是严肃责任追究。坚持抓两头带中间,针对督导过程中整顿工作进程缓慢的对象,建立通报提醒和约谈制度,促进工作深入开展。对整顿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整顿对象认真总结经验,及时通过网络媒体宣传推广。截至目前,下发督导通报2期,约谈相关责任人10余人次,总结宣传先进经验10篇。(嵩县县委组织部 万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