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位于青山镇东南部,毗邻石山口水库,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几年前还是省级贫困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党中央为新农村发展擘画出一幅令人期待的宏伟蓝图,青山村村支“两委”积极响应号召,以“服务产业,土地流转,盘活三资,能人带动,兴办实体、开源节支”为重点,积极探索实践“以资源转资本、以服务促创收”的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罗山县积极谋篇布局,以青山镇孙岗村、青山村为核心示范片,依托皇城山茶叶公司、博纳农林公司,打造有代表性的豫南丘陵山地“故园”,塑造“一蓑烟雨”画面,再现“层林尽染”风情,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乡愁为示范展示理念,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
产业链上做文章,强村富民有新路。罗山县青山镇党委政府结合“三山六水一分田”的镇情,将发展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使青山镇走上了“旅游脱贫”的快车道。春游百花秋摘果,农家乐里欢乐多。青山镇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农业发展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该镇以博纳、皇城山茶叶公司为平台,构建观赏、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吸引游客体验乡村“采摘游”的同时,让村民增加收入,村民心里乐开了花。
村企联动,实现群众增收。青山镇党委政府依托皇城山茶叶公司、博纳农林公司,突出联农富农惠农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开启“党建十公司十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公司通过流转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和入股分红、经营性收入等将农户融入产业链,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谚有云:“灵山翻云皇城山接,有雨等不到天黑。”道出了皇城山风水独特的位置,也造就了,著名的信阳毛尖中的上品——“皇城贡芽”,青山镇也是罗山著名的信阳毛尖主产区。每年清明前后,村内弄堂不见人,茶山镶满采茶女;茶厂机声隆隆响,茶农增收乐开怀。青山镇皇城山千亩生态茶园上呈现一幅茶农繁忙的景象,采茶女们每人每天可收入100多元。
立春时节,走进青山村,可谓步移景异,近年来,在政府的好政策扶持与当地村民的努力,实现了矿坑荒山变绿水青山的梦想,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村庄环境干净整洁,蜿蜒的水泥乡道通向各家各户,村容与路景相映成趣,崭新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乡村新景象。
人勤春来早,春耕农事忙。远处山岗上农户正用耕牛犁地,老人不紧不慢十分悠闲,将他的田园精心打磨,把日子过成了诗,恍惚眼前呈现的是一幅千百年不变春耕图,亲切而又震撼心灵。让我想起苏轼的宋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村支部书记伍艳彬介绍,老人叫张祖德今年已70多岁了,爱劳动,闲不住,庄稼活是一把好手,每次农活都比别人早。

 

青山镇青山村芡实花季图片
组织搭台党建引领谋划“创富”新路径。青山村党支部苦苦思索为群众增加收入的振兴之路,很快他们便找到破解这道难题的“答案”…,经过多方考察和充分实地调研,青山村通过整合村集体资源,个人注资、合作社先行垫资的方式,注册了罗山县狮子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村里闲置资源,流转土地,建设种植基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了一处面积达80亩的芡实种植基地,为发展村集体经济蹚出一条新路子,成为青山村产业振兴的“基本盘”。
该基地是罗山县引进的第一个芡实种植基地。芡实是一种水生经济植物,叶柄、花柄、种仁都可以食用,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农户采摘芡实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抓好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是解决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的需要,要持续加大乡镇主导产业培育力度,不断建立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全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共同富裕。”县委书记周哲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动员会上说。
思路豁然敞开的青山村伍艳彬说干就干,村“两委”班子彻夜开会、村民代表纷纷出谋献策,帮扶联系青山村的罗山县委宣传部,向青山村推荐了一家淮滨县的芡实种植合作社。村支部书记伍艳彬立即和几名村干部、村民前往淮滨县进行考察。
考察后,伍艳彬和村干部们又把青山村的情况梳理了一遍,大家认为,青山村完全可以发展芡实种植产业。不过虽然群众都知道种植芡实的收益是种植小麦、水稻的几倍,但由于青山村群众没有种植芡实的经验,农户们都不敢轻易尝试,而且前期投入较大,如果种植不成功,当年就没有了收益,还要搭进去不少投资。在罗山县农业农村局、青山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青山村村支“两委”决定村集体先进行试点,通过集体经济的示范,引导群众发展芡实种植。
芡实精美包装图片
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在党员示范带领下群众纷纷加入种植队伍。芡实种植的技术要求很高,移栽期间尤其关键,在今年五六月份芡实移栽期间,伍艳彬和多名村干部、群众先后往返淮滨10余次,学习芡实种植技术,确保芡实移栽成活率。
近几年芡实的收购价格在每斤15—40元之间,芡实亩产量在300—400斤之间,按照价格和产量的中位数计算,2022年,芡实基地就基本收回成本,覆盖脱贫户30余人,人均年增收万元以上,帮助村集体年增收3万余元。
产业推动群众参与集聚“带富”新动力。青山村按照‘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为乡亲们免费提供芡实种植技术培训,签订带动协议,鼓励大家利用自有责任土地和闲置荒山荒坡坑塘来种植。等到收获季节,公司从农户手中回收加工后,统一对外销售。还能利用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发展自主芡实品牌,实现附加值的提高。种植基地盈利后,村民还能参与分红,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2022年,青山村还加大对集体经济的投入,建起一座1600 平方米大型芡实加工基地,村民可以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业。通过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全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更好地带动全村的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伍艳彬介绍起“芡鱼共养”的模式很兴奋,“现如今,我们村家家有收入、户户增收有门道。芡实种上后,我们就放养鲫鱼、黑鱼、草鱼苗等到芡实收割后,鱼也可收获,鱼与芡实共生无污染,肉味紧实鲜美,每年光鲜鱼销售就有几万元收入。80余亩农田不能撂荒,还可种一季小麦,让流转土地农户保底有收入。”说起青山村的发展,伍艳彬带领大伙致富信心满满。

 

芡实基地不让田块撂荒轮种一季小麦
“让村民在家门口过上‘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家园好’的幸福日子离不开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青山村支部书记伍艳彬对去年县委书记周哲在青山村调研乡村振兴示范片时还记忆犹新,很自豪,他介绍到,周书记来到青山村,同青山镇镇村干部开展座谈交流,围绕“三农”工作谈心得体会,为乡村振兴主题片区“故园乡愁”出谋划策。在听取基层干部的工作打算和意见建议后,周哲就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具体要求。他指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提标提质的关键阶段。要发展好集体经济,整合资源,选准产业,明晰产权,规范管理,算好经济账,不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要高标准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要求,持续加压推进。要规划好乡村振兴主题片区,开展实地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编制实用接地气规划,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每一处乡村都藏着田园诗意,每一步振兴都绘着乡愁。据了解,青山镇孙岗村党支部通过领办或招商公司,将村民手中“碎片化”土地集中,把分散的农户组织,不断激活闲置的土地质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2022年通过招商引进艾草种植企业,计划种植艾草500亩,目前已完成征地、平整,种植艾草100亩,今年准备再种植300亩,直接带动脱贫群众20余人,人均增加收入近万元。
“我把土地流转给公司,艾草种植在家门口,平时去帮助种艾草和管理,工作还不累,打个工还能照顾家庭,加上流转土地一年能多挣1万多元,做梦都想不到有这么好的事。”50余岁的脱贫户崔满林趁着空闲,打开了“活匣子”。
谈及新年愿望,孙岗村村支部书记李长青袒露新声,“新的一年,我将带领全村人民乘着党的二十大的强劲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将艾草产业,做强做大,推动特色产业链融合发展,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河南省罗山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