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综合党建 > 综合资讯 >

中心路街道颐苑社区:手绘童心 线牵千年 非遗文化乘风起

清和四月,放眼是桃红李白虫鸟忙,低头是野菜青青油菜黄,抬头看,嘿!千千纸鸢戏东风!4月13日,在郑州市上街区翡翠华庭小区里,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正竞相奔跑、放线,比着看刚才谁画的风筝飞得更远更高。

这堂由久义物业、颐苑社区、社区治理合伙人携手开设的“周末课堂特别版”,以“解锁非遗里的‘春日限定’”为主题,以户外写生的形式,招募了20组家庭参与,趁着难得的春日好时光,一同学习非遗技艺,制作手绘风筝,破译亲子互动的新玩法。

想要风筝扎得好,当然得先聊聊“关于风筝那点事儿”:风筝,旧时也称纸鸢,古人在鸢首置竹笛,风入竹间,筝鸣阵阵,故而得名。其最早运用于军事通信领域,到了唐代才逐渐演变为寻常百姓的娱乐工具。历史的长河中,它发挥了许多妙用,前有韩信巧用筝鸣配楚歌,瓦解敌军士气,垓下之战大获全胜,后有守将羊侃危急关头借筝传信,成功解围获救。时至今日,极富盛名的风筝种类已经多达十余种,且各具地域特色和文化标识……现场,志愿者讲得引人入胜,大家伙听得饶有兴趣,仿佛隔着时空触摸到了那久远“斫木为鹞,成而飞之”的文化脉搏。

听了故事,涨了知识,接下来便是有趣的制作环节了。志愿者现场教学,一边演示风筝扎制技巧,一边详细讲解“四艺五法” 的要领:“扎要对称求平整,糊需均匀防起皱,绘得细腻显灵动,放则平衡见功夫……”参与家庭分工协作,有样学样,家长铺纸调色,孩子执笔作画,有的勾勒人物山水,有的描绘飞禽走兽,还有的临摹起了钟爱的动漫角色,心中对春天天马行空的遐想尽数跃于筝纸:从花鸟虫鱼到创意几何,从动物形象到仙女造型,无一不展示了孩子的奇思妙意和家长的纯熟技法。

甚至等不及颜料干透,孩子们就急不可待地将刚画好的风筝放飞了,它们宛若可爱的精灵,或扶摇直上,或盘旋滑翔,妥妥将广场上空装点成了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诗人笔下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下子就具象化了。

“我的家乡可是鼎鼎有名的‘世界风筝之都’山东潍坊,小小风筝,轻松拿捏!”小姑娘李亦橙言语间透着骄傲。

“今天抛开工作,放下手机,让我又做了一回贪玩的孩子,过瘾!期待社区能继续举办更多这样的亲子活动,让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也让我们家长享受到更美好的亲子时光。”90后宝妈赵爽小心放线,努力将女儿的“哪吒风筝”送得更高。

“社区开设‘麦杆画’‘茶道美学’等各类‘周末课堂’,让非遗技艺不再是遥远的抽象符号,而是要成为孩子们手中可触、可感、可创造的鲜活体验。”颐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徐竞伟表示。(通讯员 白煊)

责任编辑:王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