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国防动员 >

南召县贫困户王文卿 幸福日子长又长

   河南党建讯(朱志才 通讯员 徐培  秦振鹏)中秋节,从南召县太山庙乡九里山村部往东两公里,便到王文卿的养殖场。阳光下,王文卿和妻子王海霞正在门前剥玉米棒子。今年,他家流转土地10多亩种植玉米,收获的玉米用来做饲料养鸡等。
 
   他家的养殖场位于韩信寨下的青山之中,近几年,他家依靠青山的优势,发展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他说,有了党和政府的靠山,我才能凭借着这青山脱贫致富。
   王文卿是南召县太山庙乡九里山村人,九里山顾名思义位于深山区,交通不便,地质灾害频发,种粮收成低,生产交通差,群众生活十分困苦。王文卿家位于全村的最高处,半山腰里孤零零的三间石头垒的瓦房破旧不堪。王文卿全家四口人,他从小跟父母在地里辛苦劳作,生活的艰难使他养成了勤劳坚韧的品格。他十年前的一场大病,花空了家里本就不多的积蓄,家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同时还供养了一名大学生和一名小学生,夫妻二人被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拼命的想方设法挣钱供养孩子们上学:王文卿拖着病体捡废品、四处打零工;妻子在自家农忙之余还要给邻居帮工挣俩油盐钱;让他们夫妻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孩子很争气,上大学的儿子放暑假就没回来过,留在郑州在学校周边的饭店里端盘子打工挣学费,还在上小学的女儿放学回家就先帮父母做家务,晚饭后才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这家人为了生活的拼劲儿在邻近几个村传为佳话。虽然王文卿一家拼命的劳作,但年底算下来还不够儿子上大学的生活费。王文卿一度对生活产生绝望,在扶贫走访摸底时,王文卿对乡干部说:“我们这里苦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果不是两个孩子需要上学,我们老俩口早就出门要饭了。这日子一天天都是煎熬……”
 
   自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王文卿家的生活迎来了转机。2016年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被确定为易地搬迁对象。在帮扶人南召县人大代表、太山庙乡长陈阳的鼓励下,王文卿又燃起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陈乡长了解到他以前在养殖场干过后,就建议王文卿搞养殖。在陈乡长的帮助下,王文卿通过金融扶贫贷款3万元,又实施了到户增收发展养殖产业,2016年10月建成了鸡舍和羊舍,养鸡1200多只,养羊12只。
   2017年春天,王文卿搬进了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小别墅”——太山庙乡新街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新街社区位于太子山脚下,鸭河口水库上游,是太山庙乡政府所在地,临近S231省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远眺太山庙的街区,一大片整齐如一的“别墅”群十分引人注目。王文卿说:“这是党和国家免费给俺的房子,这在原来我们想到不敢想,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一定加劲干,回报党和政府的恩情。” 乡政府为他办理了慢性病卡,享受大病医疗五次报销救助;为其儿子和女儿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发放了扶贫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考虑到王文卿的产业刚初步,乡政府又为他安置了公益性保洁员岗位,月工资500元……随着扶贫政策一项项的覆盖,王文卿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在致富路上迈开了脚步。
 
   搞养殖最重要的是防疫,陈乡长为他购买了养殖防疫相关的书籍,又为他联系了县畜牧局的专家,方便王文卿时时打电话请教;另外又给王文卿牵线到外乡镇的养殖大户处考察,学习先进的养殖理念,交流养殖经验,提高了他的养殖技术。为了解决王文卿销售的后顾之忧,陈乡长发动乡、村干部动用各方力量为王文卿联系销售渠道。退役老兵、乡财政所长李聚合等人帮助王文卿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箱,并推荐战友和朋友们来九里山村看韩信寨风光,购买王文卿家特产;村干部王涛、赵清华为他联系了街上的几家饭店定点供应……在大家的帮助下,短短半年王文卿就销售了肉鸡700余只,羊4只,家庭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
   太山庙乡党委在搬迁点积极开展了各类感党恩宣传教育活动,从思想上改变搬迁群众精神面貌;同时根据搬迁贫困群众的需求和易地搬迁的实际特点,充分发挥搬迁群众主人翁的作用,开展了“致富标兵评比”、“扶贫政策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来提升搬迁群众思想水平,教育群众饮水思源感恩新时代,让他们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坚定不移跟党走。王文卿几乎成了领奖台的常客。
   他时时将习近平总书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教导牢牢地记在心里,时刻鼓励自己鼓足干劲。搬迁后生活条件好了,王文卿又学会了通过网络和手机学习,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2017年秋天他又在荒坡上散养柴鸡,每年两茬,每茬可以放养4000余只,到年底卖出一两千只,剩下的母鸡用来产蛋,到来年秋季产蛋淡季时再把这批母鸡处理掉,这样循环着。另外又养了20多只羊,5头黑猪。2017年下半年王文卿的儿子顺利的大学毕业并在郑州找到了工作,很快又找了个省城的媳妇。儿子、儿媳都在郑州上班。经济上没有了父母的拖累,小两口的日子过得非常甜蜜。
2017年底,王文卿的家庭人均纯收达到了25000元,成了全乡的致富标兵,并光荣脱贫。省、市记者对王文卿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多篇报道,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购买,王文卿养殖的鸡、羊、猪的都是纯绿色无污染,每斤柴鸡20元,柴鸡蛋1.5元1个,在新闻报道和乡、村干部群众的大力宣传下,王文卿的销路彻底打开了,每月都能净挣六、七千元。
 
   富起来的王文卿看到搬迁点的部分乡邻仍是对脱贫致富相当茫然时,萌发了带动大家养殖致富的念头。在陈乡长的鼓励下,王文卿当起了师傅,把自己养殖技术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乡亲和搬迁点的群众。本村群众王文林和搬迁点群众王国印在王文卿的帮助下养起柴鸡,王文卿主动提出为他们垫付鸡苗和饲料钱并包销路,等他们挣到钱后再还。在王文卿的精心指导下,两位村民养了共计近四千只土鸡,在家养鸡可以做到养鸡、看家、打零工三不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眼下,两家的柴鸡长势喜人。王文卿计算了一下,他们年底就能轻松收回成本,事实证明只要选对路了、努力肯干,在家发展同样不比外出打工差。
   “我儿子去年在郑州买了房,我还给他付了一部分钱,现在定期给他支持,他们小两口日子过的很舒心。女儿学习成绩也很不错,我的光景现在在村里和社区都是拔尖户。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党和政府对我家恩情比天还高,让我重新树立起生活与致富的信心,短短几年就从苦水里走上了致富之路。接下来我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乡亲发展养殖,共同做大做强,一起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远!”谈起现在的生活,他充满信心,斗志昂扬。
 
   “王文卿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同时也成为全乡乃至全县易地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面旗帜。我们现在每做一户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时,都会拿王文卿的故事给他讲,他的典型事迹成功地鼓舞了全乡的贫困群众。”乡长陈阳自豪地说。
   搬迁铺平了道路,坚韧推开了困难,勤劳战胜了贫穷,无私赢得了尊重……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王文卿的脱贫致富之路会更加平坦宽广,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满幸福。

责任编辑:zhi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