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伊滨区: 党建引领 “三治”并进 服务进村
本网讯(通讯员 齐琳 李婉祎 李质斌 张澎波)今年以来,伊滨区党工委持续深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切实扛牢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使命责任,加强以新时代党的建设为根本的基层基础工作。按照 “河洛党建计划”全面提升年各项要求,坚持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创新谋划推进基层治理工作,打造具有伊滨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以自治为基,激发内生动力。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村干部资格条件联审工作,筑牢基层组织体系,严把人选政治关和任职资格条件,推进基层治理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健全自治机制。认真落实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社区服务“三清单”制度,坚持把脱贫攻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重要事务纳入“四议两公开”决策范围,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重视发挥村(社区)的主体作用。规范村规民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格局,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和内驱力。做好选树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示范典型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以法治为纲,强化保障之力。夯实综治基层基础。积极推进“雪亮工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整治非法宗教活动及平安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落实三级培训机制。落实无主小区治理“136”工作机制,持续整治“三无”小区。巩固法治宣传阵地。212名“四官”服务队员深入村(社区)开展法律宣传、化解矛盾,106个村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目前,全区12个村(社区)均被评为洛阳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兜底促和谐。寇店镇全面落实信访稳定“矛盾调解四步曲”,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化纠纷、筑防线、促发展”专项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86起。全面普法惠民生。调配律师到106个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实现全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探索实施“互联网+诉讼服务”,广泛开展以案释法,通过融媒体平台、《伊滨新讯》开展普法教育。
以德治为先,凝聚向心之力。筑牢思想文化阵地。全区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50场,覆盖10个社区和40个行政村,受众人数达3000余人。以8座城市书房为阵地,开展读书讲座、读书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10次,参与人次达277人次。强化道德规范约束和教化。建成5所家风家训馆,共计接待参观人数10570余人次,进一步发挥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改善提升村风民风。以点带面,打造德育工作亮点。寇店镇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孝心基金,缴费总人数28526人次,缴费8183300元,镇政府补贴779100元。疫情期间,组织32个党支部到对口帮扶村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以评树德,推进道德实践。挖掘先进典型,积极推荐上报寇店镇张梦瑶、庞村镇孙千越等8名2020年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深入开展“河洛新乡贤”、“好媳妇”和“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做好妇联组织阵地拓展,评选表彰先进妇女16名,先进妇女集体5个,继续深化“五美庭院”、“最美家庭”、“四组一队”创建工作,力争2020年底50%以上农户完成庭院整治。
推进服务进村(社区),优化拓展基层服务体系。服务走访解民情。开展“一把手下基层宣讲活动”50余场,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建强阵地聚民心。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将计生、新农合、养老保险、民事调解等服务纳入便民服务事项,确保服务群众精细化。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吉庆嘉苑、司马社区等3个小区“邻里中心”,满足居民家庭、医疗、健身、教育等生活需求。优化服务提效能。进一步优化服务渠道,持续深化拓展党员“1+10”工作法内涵和外延。以寇店为试点,完善提升党员“1+10”乡村治理APP功能,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立乡镇村级政务网节点,设立便民服务站点,建立健全基层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以群众评价为主要指标的考核机制,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实提升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
上一篇:抓基层党建,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