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新视点 > 党建要论 >

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当前我国基层治理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基层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为成功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提供了坚实支撑。

提升“治”和“理”的全面认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基层治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好坏、科学不科学直接关乎到服务质量和能力,是广大党员群众衡量基层治理工作、评价综合服务的一面“明镜”、一把“标尺”。当前如何准确把握好基层治理中的重点、难点和堵点,有效解决好发展中的关键点和薄弱点,需要新时期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深度思考和面临的棘手问题,切实做好基层服务提升、科学长远发展、谋划服务品牌就要先弄清楚、弄明白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准确认知和理解,就要带着为什么要开展治理工作、怎么治理、治理什么、治理成果等一连串的问题去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紧盯基层治理中的空白点、薄弱点,通过区域联建、行业共建等有效方式,打破地域、条块堡垒,全面推动党组织进小区、入楼院、上网格、进单位,科学构建“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的组织体系,才能更好地推进新时期基层治理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高质量持续提升。

厘清“治”和“理”相辅关系。“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治是根本,理是目标,治和理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找准“治”的根源和方法,才能保证“理”的科学和顺畅,在“治”上要有前瞻性、科学性,在“理”上要有方法、有措施,做到有决心、有魄力。随着新时期基层治理的发展和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对参与和支持基层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基层治理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均有了明显提升,构建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发展新格局深入人心、入心见行,转变了以往基层治理工作方法单一、模式单一的局面。当前广大党员群众能够主动监督、支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但传统的、简单的工作方法、共性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基层治理发展多元化、多样化的服务需要,这就为当前的基层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基层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和拓展了广度,为改变现状、转变思路、扭转局面只能在基层“治”和“理”上互相借力、持续发力、激发活力,全面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高度、广度和维度,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要把干事精力、服务能力放在根“治”基层治理发展的“疑、难、杂、症”上,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需要“号准”新时期基层治理的“脉搏”,立足实际推陈出新,切实在减轻基层负担、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做好文章,及时关心关注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注重在“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源头治理。准确找准“治”的科学办法,全面更新“理”的发展理念,更好地科学、精准、快速的理顺基层治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深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争创“五星”支部、探索无主管楼院常态治理、加快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服务全面提档升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科学确定短期、长期基层治理方向和目标,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实现“治”和“理”高度融合。“根深才能叶茂,路正才能致远”。要想基层治理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客观的看待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找出导致问题的根源,全面提高基层治理综合水平和能力,就要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夯实基础、疏淤解难,打通基层治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立足实际,聚焦治理的重点、难点和堵点,找准制约发展的根本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逐一治理解决到位。坚持“一特色一品牌”的原则,增强本土发展理念,努力在基层治理的服务精准化、发展创新化、打造品牌化、治理常态化上持续蓄力。在基层治理发展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对“治”和“理”有全新的认知和理解,遇到治理难题多问为什么,怎么解决,怎么融合,怎么推进,敢于勇于直面问题、优化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最好最优的治理方法和手段,要更加注重基层治理的长远谋划、治理成效,围绕基础治理、阶段治理、创新治理和长远治理的总体目标,实施科学化、梯次化、品牌化的深化推进,抓好“基础治理”是日常服务的基础保障,也是深化治理的强有力抓手。抓好“阶段治理”是围绕阶段性、临时性工作,及时关注群众的迫切需求并快速回应。抓好“创新治理”要与基层发展、服务定位、治理理念的科学匹配,探索基层治理体系、治理方法的“独一无二”,用服务的温度和力度擦亮基层治理品牌。抓好“长远治理”要站位高、谋长远,要有“站得高看得远”、“未雨绸缪”的服务意识,注重处理好短期和长远、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做到一边精心“治”,一边科学“理”,“治”的好才能“理”的好、理得细、理的顺。基层治理在服务的进程中要有深度、有广度、有创新,激活“治”和“理”的内生动能,实现“治”和“理”高度融合。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且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磅礴动能。(大学路街道办事处  刘翠)

责任编辑:王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