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红色经典 > 乡村振兴 >

党建引领融合发展擦亮“乡村底蕴”——罗山县庙仙乡“四个坚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

“我们村的环境这几年变化太大了,现走在村里真舒心。”来到庙仙乡熊林村,村民们谈起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都竖大拇指。近年来,庙仙乡把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抓手,融入“五星”支部争创活动,科学统筹,突出规划引领,找准创建工作定位,奋力探索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新路径,紧紧围绕“四个坚持”,与产业发展、生态转型、农旅融合、环境改善等有效衔接,上下联动发力,推动创建工作有特色,见成效,提升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效能,为乡村振兴赋能蓄势。

坚持产业驱动夯实发展根基。深挖资源优势,结合村情实际,采取“党建+产业+人才”模式,发挥党组织引领力、凝聚力,普及推广农业新科技、新品种,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花木、弱筋小麦、香菇、花生、再生稻等产业,探索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建成9个产业示范基地(园区),联合支部组建产业联盟7个,推动“互助”规模经营,增强发展后劲。全乡特色种养达3.2万亩,带动600户群众稳定增收,村集体年收入140余万元。充分发挥熊林村、庙仙村中心示范片的优势,以示范基地为龙头,吸纳合作社、家庭农场16家、农民320余户发展多元生态种养,打造石山口灌区南干渠沿线5000余亩“十里稻香”产业带,形成沿竹竿河7村树木、花生、油栗、西瓜等沙滩地“绿色长廊”,北部3村弱筋小麦、再生稻高产示范区,延伸产业链条,增添产业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切实做细“农”文章,刨出“地”里金,推动产业兴旺,活跃乡域经济,促进群众增收,增强了“造血”功能,大大提振了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底气。

坚持生态融合助力环境提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聚焦“六乱”“六清”等环境突出问题,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整合资金项目累计投入600万元大力开展拆违清乱,土地平整,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推动“厕所革命”,保持村庄保洁常态化,村庄“颜值”有了明显改观。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修订村规民约,选聘保洁员,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定期开展“清洁行动”,党群携手同心共建美丽家园。把“生态+环境”相融合,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保,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种养模式,结合生态种养打造“田园综合体”,保持水、土无污染,建成了首个村级白鹭保护站。以生态宜居示范点建设为抓手,推动农旅融合项目,建设民宿庄园,正在争创生态文明研学基地,带动沿庙(仙)李(店)公路6村联动发展。先后完成13个宜居示范点打造。乡村公路美化40余公里,安装太阳能灯120盏,整修排水渠50余公里,栽种树木、花木1.7万余棵,草坪绿化8000平方米,布设景点20个,实施户厕改造300余户。

坚持三网同治赋能基层治理。逐步健全“网格化”管理责任,织密“三张网”,实现“小网格兜起大民生”。织密“防疫网”,实行网格内的党员联户到人,当好疫情防控信息“采集员”、一线“侦察员”、联防“战斗员”、群众“服务员”、政策“宣传员”,筑牢常态化疫情防线。织密“服务网”,建立健全“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模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推动网格员、联户党员成为邻里守望相助的“主心骨”,着力构建形成“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织密“平安网”,聚焦防溺亡、反电诈、防汛、防火、“三零”创建等平安建设重点任务,加大日常巡逻,全面开展重点巡查,整治治安乱象,消除风险隐患,凝聚平安建设的“向心力”。全乡有283名网格员每天在网格内服务为民,解难事、办实事200余件。

坚持文明实践培育文明乡风。凝聚“支部联支部”力量,不断丰富“党建+文明”载体,促进党建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让文明乡风劲吹拂。定期开展“饺子宴”、送温暖、邻里互助等活动,以“德治”润民心。进一步健全规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建设,开设道德讲堂、健康课堂、科技学堂,传播文明向上的新理念。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乡村光荣榜”评选表彰、“传家风”等活动,发挥“星”动力的典型带动作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个性化、有温度的文明实践服务,潜移默化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工作中来,凝聚起群策群创力量,推动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个,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0余次,评选星级文明户78户,乡村光荣榜103人。村民讲文明、讲卫生、爱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

下一步,庙仙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1335”全面布局,找准“一极四区”新罗山建设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强化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效能,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健全完善管理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村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实现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生态保护机制基本形成,群众增收稳定持续,让“乡村底蕴”更足,增收渠道更宽,幸福生活更美,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罗山县乡村振兴指挥部 杨军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