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红色经典 > 乡村振兴 >

河南确山:创建“五星”支部 领跑乡村振兴

近年来,河南省确山县坚持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统领,牢固树立“稳‘三星’、争‘四星’、冲‘五星’”的工作谋划,立体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五星”支部建设,进一步擦亮“五星”支部创建底色,领跑全面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筑巢引凤”, 以创新驱动引领“人才振兴”

确山县持续将“筑巢引凤”作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保障农村返乡创业根本。制定出台一系列返乡优惠政策,实施水电基础设施保障常态化服务工程,开通返乡创业企业税收咨询、员工招聘、企业管理等服务绿色通道,让返乡企业无发展后顾之忧,持续打响返乡创业发展品牌。在该县南部的双河镇规划建设了万亩返乡创业示范园区,规划电子加工、食品加工、钢产业三大支柱返乡产业平台。切实为返乡创业优质服务接待,为返乡创业人士免费提供“一对一”服务,倾心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经营环境,实现各领域返乡创业企业集聚化抱团发展。建立“亲、清、情”的新政商关系,为企业实施“七天安宁日”制度,除解决保障问题不阻碍企业正常运行发展,建立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帮带机制,实现“点对点”部门联动帮扶。落实“一帮三连”工作要求,切实服务企业,用好消费帮扶杠杆保障了县域内返乡企业正常经营运转。

在“筑巢引凤”的“归雁经济”理念实施下,确山县留住了更多的乡土型、科技、创新型人才。截至目前,全县返乡创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累计带动全县2.5万余户农民主动改善种植结构,对接产业发展需求,7500余人从事电子商务、物流商贸等配套服务业,逐渐形成了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良好局面。

“五大举措”,以协调发展引领“组织振兴”

该县全面实施“五大举措”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以“大产业”夯实好基础。创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思路,连续举办多届西瓜、板栗、金丝皇菊、龙虾美食等品鉴活动促进消费帮扶,从特色种养、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发展等多角度实现“一县一品牌、一镇多主导,一村一特色”联动产业格局,建立了乡村产业常态化保障机制。以“大喇叭”宣传好政策。依托乡村大喇叭,重拾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统宣传模式,形成一道农村亮丽风景线,打通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政策宣传长效机制。以“大交谈”学习好经验。每周组织开展村级班子互动交流,每年举办“三讲三找”组织建设主题讨论活动,着力提升村级班子整体水平和作风转变,实现作风建设长效提升机制。以“大舞台”构筑好阵地。依托乡村大舞台,构建基层文化发展和宣传表彰阵地,建立“智志双扶”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以“大培养”搭建好梯队。通过建立优秀干部储备库、拓宽人才选用渠道,吸纳返乡创业有成人士进入村级班子,建立了干部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助推乡村组织积极健康发展。

“一村一品” ,以厚植开放引领“产业振兴”

确山县将提升产业竞争力、打响产业“振兴牌”、实现乡村产业全覆盖作为产业兴镇的总体目标。通过培育支柱产业、筑牢返乡创业经济根基、夯实“一村一品”发展根基、创新产业品牌推广,多层次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双河镇为例,蔬菜温棚、莲藕荷塘和稻虾种养基地已成为该镇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亮点。位于陈店村、凌楼村、陈上庄村的西红柿日光温棚种植基地,400余亩的温棚项目成为脱贫群众致富的“金元宝”,已带动1054户脱贫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李根美等8位脱贫户(监测户)还经营起了自己的西红柿温棚,在疫情防控期间捐出5600斤西红柿。从发展无路,到捐赠感恩,义行善举背后是双河产业扶贫实实在在的成效。除此之外,张店、马坡2000亩浅塘藕塘,带动40余户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增收;淮河沿线500亩的稻虾养殖基地覆盖70余户脱贫群众,户均实现增收4000元以上。

“三变实践”, 以倡导绿色引领“生态振兴”

确山县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率先探索实施“三个三”实践。即,以高位推动、高标定位、高速推进的强劲势头,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三变”实践。一是村委变公园。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建设绿地面积4.8余平方米,实现了100余个村(社区)村委变公园改造工程全覆盖,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新阵地。二是道路变花园。完成行政村道路加宽1500多公里,栽植乔冠花木长青树种5万余棵,间隙撒播花卉草种8000余公斤,真正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乡村道路大转变。三是村庄变游园。建成村庄游园1500余个,栽植景观树种12万棵,观赏竹子4.5万余株,种植月季、紫薇等花卉1.6万余棵,垒建乡土花式墙3万多平方米,凉亭长廊500多处,给确山人民带来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感受。“三变”实践,构筑起基层战斗堡垒、扮靓田园风光、留住更多农村乡愁,实现了产业更加融合、乡风更加文明、农村更加宜居的三大目标。

“五个一创建”,以和谐共享引来“文化振兴”

一块牌子,盘活一池春水。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确山县创新性的将孝善文化治理理念引入基层治理工作中,将孝善文化巡演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将孝善表彰荣誉牌作为广大村民进取追求的道德信仰。该县相继开展了“孝老爱亲模范”、“脱贫光荣户”、“和谐幸福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以及“六美庭院公开评选”等农村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县120多个村(社区)组织开展了多届孝善文化表彰活动,举办孝善文化文艺巡演等活动800余场、举办孝善文化宣讲会200余场,弘扬了农村孝老爱亲的文明新风尚。设立村光荣榜1200余处,在96%的村(社区)制定村规民约,通过一块奖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聚力。一个喇叭,传播红色声音。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宣传网络,形成一道农村精神文化传播的亮丽风景线。全县260多个乡村大喇叭将党的好方针好政策、孝善表彰评选信息、农村先进典型事迹、惠农民生信息等通过接地气的语言制作成老百姓听得懂、听进去的广播信息,让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各个年龄段的农村百姓都能听到党的“好声音”。一个舞台,演绎精彩故事。依托乡村大舞台逐村开展“智志双扶”文艺巡演、逐村举办“讲文明、守法纪、正乡风、促和谐”道德模范宣讲会、逐村组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全县累计培育出近1000人的基层文艺团队,让乡村舞台发挥阵地堡垒作用,成为丰富群众生活、汇聚百姓民心、展现村民当家做主自治的民生舞台,也使全县文明创建进程再上新台阶,凝聚起开创基层德育治理的文化新形态。一座村馆,留住更多乡愁。在100余个村(社区)成立专门的村史文化建设队伍,在全县范围内对乡村历史老物件、历史农耕文化、红色故事等进行收集、整理和编撰,先后收集记录乡村历史发展的风土老物件13000余件、发展老照片5000多张,整理相关资料500余篇。通过历史载体展示让村史馆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乡村的历史博物馆。结合村史馆建设,持续推进了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将村史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融为一体,在农村树立起牢固的精神文明实践载体。一个机制,带出一支队伍。结合乡村治理总体要求,深入推进“一约五会”制度,各村修订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孝善理事会“五会”机制,创新性的建立村民“十户联防”责任服务体系,健全“五美庭院”及门前“三包”责任民约机制。在全县201个村(社区)培育起了以党员、群众、脱贫户共同参与的乡村保洁队伍、孝善宣讲队伍、文艺创作队伍和民主自治队伍,逐渐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县成功创建农村“五星”支部2个、“四星”支部17个、“三星”支部55个、“二星”支部109个、“一星”支部3个,“三星”以上支部占38.14%。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五星”支部创建中,确山县把支部过硬作为核心工程、头号工程,坚持“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工作机制,以“支部带干部、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工作方式,结对帮带,激发基层创“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领跑乡村振兴。(
王志杰  董玉新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