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时代先锋 > 时代楷模 >

情谊重如山(之五)

——《一路跋涉心向阳》一文发表之后……
 
李佩山 编写


八方战友寄深情

抗洪抢险
 
在军营磨练过的人,都知道《战友之歌》里有这样的唱词:“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工农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是的,即使走出军营,返回各地,我们战友之间的感情依然是割不断,紧相连,心贴心!自从《一路跋涉心向阳》这篇作品,在中央和地方众多媒体发出后,我就接连不断地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战友的信息,让我倍感这其中寄托的无限深情和厚重份量!

铁道兵原一师门诊部老战友、军医王慕习,10月31日18点53分给我发来微信。“佩山战友:一口气读完了你怀念父亲的长篇佳作《一路跋涉心向阳》,对我的触动很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从军时期的王慕习

    “首先,你父亲的生平着实让我肃然起敬。在一般的文学作品中,形容父慈母爱往往是用‘平凡而伟大’几个字,可你的父亲则不仅伟大,而且还不平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的父亲不仅具备了所有优秀父亲的优点和品质,而且他还有许多父亲所不具备的思维方式和超凡能力。
   
 “老人家虽出身贫寒,但他不怨天尤人,不向困难低头,而是千方百计、不屈不挠地自学成才,掌握了一门谋生的木匠手艺,艰难地带领全家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仅此一点,就充分说明了你父亲不仅是生活的强者,而且更是一位生活中的有心人,超越了一般农民仅靠在黄土地里刨食的思维定势,实在难能可贵!

“更令人敬佩的是你父亲从没进过学堂,但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摸索,最终不仅能读书看报,而且能熟练运用古代经典论述和诗词教育后代。正如你文中所说,‘上至唐宗宋祖,下至康乾盛世,很多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他总能信手拈来,恰当运用。’这真是一位令人不可思议和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如此,怎能不让人感动和佩服呢?在这样一个渴求文化知识的家庭氛围中,在这样一位知书达理、通晓古今、坚持用优良传统和美德言传身教的父亲身边,你姊妹们都能出落得十分优秀,出类拔萃,这是必然的结果而绝非偶然!

 

王慕习

    “接下来,你的一颗孝心和感恩情怀让我感动。我深知你写作能力很强,文字功底深厚,但对这类文章,如果感情不到位,缺乏真实感,也是很难打动人心的。你说这篇文章是伴着泪水、欣慰和喜悦写成的,读后方感到果不其然。通过这篇文章,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你是一位重感情,有孝心,爱生活,乐助人,懂感恩且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好战友。文章回忆了你父亲在你姊妹们年幼时,为了你们的成长和求学所历尽的艰辛,历数了他在你们长大成人甚至成家立业后,仍一如既往给予的种种关爱。一桩桩、一件件事例,都十分真实感人,所有这些你都铭记在心,念念不忘并撰写成文,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感恩的具体体现。我相信这篇文章对你的姊妹、后代乃至更多的人,都能起到很好的传承和教育作用,如果老人家在天之灵有知,就一定能够安息并含笑于九泉!
    
“最后我想说,你有这样一位好父亲是你的荣幸、骄傲和自豪。老人家一路跋涉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才使得你姊妹们个个都有出息有成就,才使得你们这个家族人丁兴旺、幸福美满!他老人家虽然去了,但他留给你们的优良传统、高尚品德和谆谆教诲可是无价之宝啊,这些精神财富定会使你们受益无穷,定会使你们更加兴旺发达!

“这是一篇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真实感人,情深意浓的好文章,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它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王莉莉

微信:春暖花开(实名:王莉莉)铁道兵原八师、如今退休后定居石家庄的老战友:“今天忙了一上午,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我刚刚拜读你的文章《一路跋涉心向阳》(——写在父亲诞辰100周年前夕)。

“你的长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一位善良勇敢、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好父亲。一双炯炯有神、深邃的目光,展示了父亲目光远大,怀有理想、抱负和智慧。看到老父亲从小到大,吃苦耐劳,勤奋努力,聪明好学,不怕困难,孝敬父母,疼爱儿女,一心一意地把心全部扑在家人的身上。这种任劳任怨、没有自我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老父亲的精神和事迹,几度让我哽咽,热泪盈眶……

“为老战友有这样的好父亲,真是感到莫大的幸福和骄傲。也感谢你用朴实无华的纪实手法,记录了老父亲艰苦卓越的一生。记录了你们一家人善良纯朴的人性,教育后代,孝敬父母,是一个祥和的大家庭。我想,老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会很欣慰的!”
 

赵庆武

铁道兵四师医院老战友、原传染科政治协理员赵庆武:“读完《一路跋涉心向阳》七个部分,我深受感动。今天,恰值老人百年华诞,我敬祝老人家万世流芳。老人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和人生经历,给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不仅应该永远感恩戴德,而且应该全力继承和发扬。

“无论时代再变化,历史再进步,科技再发展,但是老人家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品德和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精神不会变,也不能变。作为子女后人,个个有才干,学业有成,事业有进,没辜负老人家的辛勤培养和殷切期望。老人家若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十分欣慰和无比自豪的。

“这篇纪实文章,深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孝敬之心和爱戴之情,也给晚辈们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传世之宝,也就是宝贵的经典资料,既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又有传承的历史价值,有百利而无一害也!”
 

许佩堂

祖籍山东菏泽、中铁十六局退役军人、作家许佩堂战友:

“佳作拜读,老战友的亲情孝道感人至深,文笔练达顺畅,读后令人肃然起敬!咱们是仅距40华里路的老乡,虽不是一个省,但风俗一样。文章中的地名,我不但熟悉而且有的去过。

“我回老家一个月了,侍候我92岁的父亲。可能还要住些日子,才能回到北京。我正准备写篇有关尽孝的文章,看了你的作品我很钦佩。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咱们都不用客气,你能称我一句老乡,我很高兴。说实话,我在四年级念书的时候,东明县还属于河南省呢!”

我随即回复:“佩堂老乡、战友好!侍候老人是辛劳的,有老人侍候是幸福的。有老人,我们老家就有特别的牵挂;没有了老人,我们回去自然也就会少,回去的心情和感觉也不一样了。望老战友趁着老人健在时,多侍候,多尽心,多尽孝,免得留下终生遗憾!”

铁道兵原八师老战友、光荣在党50年的广东省陆丰市退休干部黄文岳,现随子女定居深圳市安度晚年。他说:“读完老战友纪念父亲的文章,觉得虽然每次连载篇幅不长,但是,你把农村的父亲写活了。生不逢时的父亲,在艰难困苦,吃不饱饭,读不起书的环境下,勤耕力作,自学木艺,养家糊口,且乐于助人。


 
黄文岳

“此文写怀念父亲,也是赞扬中国农民待人朴实,勤俭持家,人穷志不穷,教育子女多读书,学文化,帮助穷家子弟学技术,谋出路,无论多么艰难,总是心向阳光,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作为曾经在农村生活的我,也深有同感。

“农村有两句俗语:家庭不怕贫,只要子女长精神,终归变成银;白马配金鞍,骑出万人观,借问谁家子,大众皆喜欢。如今你撰文纪念父亲,岂不是印证了这朴实的话语!

“老战友发表的怀念父亲的七篇连载文章都很成功,每一篇我都悉心拜读,且转发到朋友圈和一些战友群,均得到了一致好评。文章语言朴实优美,情节生动感人,你用父亲平凡的事例,映射出了亿万农民质朴善良、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文章中的具体事例突出仁义道德,做事做人都体现了民俗家风,这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也体现了你对父亲深沉的感恩之情。古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滋味,感受父母对子女的艰辛付出。

“你父亲看到子女在党的领导下长大成材,过着幸福无比的生活。在安享晚年之时,他心里倍感知足。忆苦思甜,回想旧社会,他过着飢寒交迫的生活;刚解放时,农村生活仍比较艰难;尤其回忆你祖母去世时,无法解决棺木入土为安的往事,他怎不万分悲痛?

“这就是你父亲的人生经历,留给后人的无限深思!这就是你的文章,才如此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啊!心诚交贵友,人善遇知音;彼此能相识,便是有缘人。你我以文会友,希望老战友发扬父辈的光荣传统,争取更大的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军旅诗人、总政退休干部李武兵先后两次发来微信:“佩山老战友: 认真拜读了大作《一路跋涉心向阳》,既叙事又抒情——你的父亲是一位令人敬仰的伟大父亲。在乡村中,这样的父亲并不多见。读你的文章,往往由你的父亲联想到我的父亲,两位老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让子女上学读书,主张学手艺等等。谢谢你的信任,让我有机会读到这篇佳作,认识这样一位有见识的中国父亲……

“佩山君:这篇追思之文,确实写得感人,深受读者赞赏。我双眼白内障,很少看大文章了,但读您的这篇文章,就像回忆自己的父亲,眼里含着泪……
“想您写作的时候,眼里也闪着泪花……”

(个别照片来自网络,向摄影者致谢!)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