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党建速览 > 特别报道 >

焦裕禄精神永不过时

李佩山
 
焦裕禄

时光荏苒,转眼间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离开我们已经60年了,但人民对他仍充满了深深地怀念之情。2024年8月下旬,我和山东老年大学书法提高班的魏兴隆、张庆河、阎长军同学一行,慕名前往萦怀已久的焦裕禄故乡北崮山村,参观了焦裕禄故居和焦裕禄纪念馆,所见所闻令人感动、倍受鼓舞。

随后,我撰写了《焦裕禄故乡行》(《他从北崮山村走来》《楷模从这里出发》——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故乡纪行),9月上旬,经河南党建网、河南传媒网、顶端新闻、今日头条、中国国情网、中国法治网、都市头条、今日报道网、大众网、铁道兵战友网、铁道兵文化网、搜狐、百度和网易等十多家媒体发表后,在全国广大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许多读者纷纷发表激情感言和评论,对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对作品和作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现摘选部分读者感言和评论予以综述,与全国广大读者朋友分享。

张树荣

河南省兰考县供销合作社原修志办公室主任张树荣:读了李佩山同志的佳作《焦裕禄故乡行》,才知道焦裕禄家乡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也有一座焦裕禄纪念馆,该馆把焦裕禄从出生一直到25岁这段时间的革命活动也详细地介绍给了大家,是对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从而让焦裕禄的一生更完美高大丰满。

焦裕禄从小就立下雄心壮志,不闯出一片天地,誓不回家乡!从此,他听从党的召唤,转战多地,最终在42岁的英年,累死在了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面貌的斗争中。兰考人民永远感恩焦书记,永远铭记焦裕禄,挥泪继承壮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终于把兰考变成了林茂粮丰的人间乐园。

今年是焦裕禄逝世60周年,党中央决定把今年9月22日的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定在兰考县召开,这是对焦裕禄精神的进一步肯定和弘扬。兰考人民和淄博人民将更加怀念焦裕禄!

由纪云

山东老年大学书法提高班学员由纪云: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用他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他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焦裕禄虽然逝世60年了,但是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焦裕禄故乡行》的作者李佩山老师已经退休了,本该去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品尝各地的美味佳肴,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但他却选择了用笔墨耗心血洒汗水,去走访、宣扬焦裕禄的事迹。我深深地被李佩山老师这种为弘扬楷模和正气,笔耕不辍的精神所感动。同时,我也真诚地希望如此能唤起千万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涌现在神州大地上!

尹程起

河南省周口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调研员尹程起:作者李佩山近期先后发表十多篇纪念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的文章。几十年来,他多次利用回故乡兰考探亲的机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采写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兰考发生的巨大变化,语言朴实无华,内容生动感人,进一步弘扬了焦裕禄的家国情怀和焦裕禄精神,在全国读者中引起了连锁反响,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体会。愿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

田世兴

上海市军队转业干部田世兴:《焦裕禄从这里出发》(——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故乡纪行)读后感。

兰考书记焦裕禄,
齐鲁家乡好干部。
六十多年时过去,
先进事迹记永久。
战胜“三害”决心斗,
肝病恶化丢脑后。
亲手栽培泡桐树,
如今成材造器具。
都要学习焦裕禄,
为现代化而奋斗!
(注:风沙、盐碱和内涝三大自然灾害)
王慕习

山东省菏泽市军队转业干部王慕习:佩山战友你好!认真拜读了你的新作《他从北崮山村走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故乡纪行),写的很好,令人倍受教育、启发和感动。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开始,特别是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生动地报道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并配发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之后,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了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热潮,自那时起,焦裕禄同志的模范事迹就广为传颂,他的名字响彻了黄河两岸,大江南北。

焦裕禄同志工作在兰考,献身于兰考,只要一提到焦裕禄,人们便会联想到兰考,同样,只要一说到兰考,人们便会想起焦裕禄,焦裕禄这三个字早已和兰考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伴随着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精神在全国各地的广泛传颂,一向不见经传的豫东贫困小县一一兰考也名声大振,以至于达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焦裕禄在兰考田间劳作

之前对于焦裕禄同志的了解,除了知道他是山东淄博人外,几乎全部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改地换天、亲民爱民的模范事迹和光辉形象。通过你的《他从北崮山村走来》这篇文章,我对焦裕禄同志的出身历史和早期革命经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焦裕禄同志出生于1922年8月,1937年12月,日寇侵占博山县城,十五、六岁就被迫辍学,种地、卖油、下煤窑,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抗战时期,他父亲被日军逼死,他被迫到千里之外的抚顺大山坑煤矿当苦工。颠沛流离、死里逃生的焦裕禄,从小就热爱和认定了共产党,并于1946年1月在北崮山村一间土屋里,秘密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焦裕禄参加了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并随军南下,参加过不少次战役,曾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并担任组长,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后,他先后在河南省尉氏县、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等地方工作,处处都表现十分优秀和出色,在党的培养下,他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上述这些,都是焦裕禄同志年轻时期就热爱共产党,决心跟党走,并同情劳苦大众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些,也说明了焦裕禄同志那些可歌可泣的模范事迹不是一时冲动,心血来潮的故意摆谱,而是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他之所以成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严格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宗旨的必然结果。

焦裕禄

焦裕禄是毛泽东时代我党树立的优秀干部典型,他的模范事迹和革命精神,曾激励千百万人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和献身,有力地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长期以来,尽管李佩山战友客居他乡,但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兰考人,却怀着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焦裕禄同志无比崇敬的心情,始终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致力于焦裕禄模范事迹及献身精神的发掘和传播,其作品层出不穷,充满了正能量,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在社会上反响强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从北崮山村走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故乡纪行这篇文章,是李佩山战友专门到焦裕禄同志的故乡拜访后的又一篇杰作,文章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焦裕禄同志的出身、成长、进步的历程,通读这篇文章,能使读者对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宣扬焦裕禄、学习焦裕禄、弘扬其精神会有很大帮助。

我为佩山战友专程寻访焦裕禄故乡的善举点赞,为这篇文章的问世喝彩!

陈思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思炳:作者李佩山满怀深情地重返焦裕禄故居,重踏焦裕禄足迹,重忆焦裕禄事迹,以重振焦裕禄之风,值得肯定和称道。他悉心撰写的通讯《他从北崮山村走来》,读来感人至深,无疑是一篇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生动教材!

温军

江苏省连云港市退休的中学高级教师温军:焦裕禄同志从北崮山村走来。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发自肺腑的感情;他勤政廉洁,公而忘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人民利益而披肝沥胆,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仅是县委书记的榜样,而且是全体共产党员的榜样,也是全国人民学习和赞颂的楷模。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焦裕禄。他将名垂千古,泽被后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感谢作者李佩山多次釆写和发表有关焦裕禄同志事迹的文章,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为青年一代的思想教育,发挥的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王洪杰

北京市海淀区中国铁建读者王洪杰:我认真拜读了《他从北崮山村走出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故乡纪行),既为焦裕禄为改变我的家乡兰考县贫穷落后的面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事迹而感动,又为我同年入伍的战友、作者李佩山,几十年来利用回乡探亲的宝贵时间,包括此次退休后专程赴焦裕禄故乡探访、采写有关焦裕禄的报道而点赞!焦裕禄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荣;李佩山为弘扬人间正气而累,虽辛苦却笔耕不止,实则难能可贵!

刘平鸽

山东省烟台市读者刘平鸽: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可谓是家喻户晓,但他是从淄博市淄山区源泉镇北崮山村走出来的却鲜为人知。他不愧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和自豪!通过文章作者详细地介绍,广大读者对焦裕禄的童年、家庭和成长经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焦裕禄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坚信焦裕禄这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张秀英

山东省济南市读者张秀英:刚拜读完作者李佩山在今日头条发表的《他从北崮山村走来》的文章。原来焦裕禄是山东人,不光是人民的好公仆、共产党的好干部,还是山东淄博家乡人民的骄傲。文章写得生动感人,让读者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以焦裕禄为榜样,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不断好转,精神文明建设就会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望早日实现!

白立新

山东省淄博惠力通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白立新: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是都能认真学习焦裕禄事迹,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自觉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坚决抵制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贪官污吏,危害社会风气、危害人民利益、危害党的建设。有的党员干部工资和福利待遇都不算低,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贪得无厌。

我真心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对照焦裕禄这面镜子,好好照照并整改自己,能够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张翠华

山东老年大学书法提高班学员张翠华:看完李佩山老师《焦裕禄故乡行》的大作,令人非常感动。其实,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我早已耳熟能详,因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就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但对于他的故乡、故居和纪念馆,我还是第一次详尽地从中了解。    

我真佩服李老师在酷暑天和其他三位同学一起去参观学习,且随后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文章。这使我对焦裕禄同志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他不愧是党的好干部,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

文章之所以很感人,也说明它不愧是出自名记者之手。多年的职业生涯、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驱使李老师退而不休,继续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令人敬佩、值得人们认真学习的!

王剑利

山东老年大学声乐班学员王剑利:我仔细拜读了李佩山同学的作品《焦裕禄故乡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小就听着焦裕禄事迹成长,在过去火红的年代,我们这代人学习的榜样就是雷锋、焦裕禄,他们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通过《焦裕禄故乡行》一文,我不仅进一步了解了焦裕禄的事迹,知道焦裕禄是淄博市北崮山村人,而且知道当地政府还建立了焦裕禄纪念馆,为焦裕禄树碑立传、让焦裕禄精神代代相传。

我有机会一定去那里接受红色教育,焦裕禄真正是人民的好公仆,我们共产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这面旗帜应当永远高高飘扬在祖国大地上!

孔令气

河南省兰考县军转干部、县残联原理事长孔令气:近日,笔者怀着景仰的心情,逐一拜读了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兰考老乡李佩山在《今日头条》等多家网站发表的纪实散文《焦裕禄故乡行》,深受教育和鼓舞,焦裕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干事创业,焦裕禄这面旗帜将永远高高飘扬!

纵观李佩山30多年来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笔耕历程,用中国革命先驱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话,来评价他为人为文的特点毫不为过。

首先,作者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重任和道义。他先后呕心沥血采写报道的何卫红、蒙标成、江茂昆、谭克锦等几十位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深远。当年青年英雄何卫红因公被害后,歹徒迟迟未被裁决,8名嫌疑人被放了6个。正义感、责任感、紧迫感,驱使他义无反顾,冒险采写报道。随着长篇通讯《忠诚的人生》被中央和地方多家媒体的推出,从而弘扬了英雄的浩然正气,杀人凶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被中国记协追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称号的蒙标成同志的妻子安银花和女儿蒙晓丹向李佩山赠送锦旗

其次,在多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作者总是紧扣时代跳动的脉搏,注重挖掘主人翁美好的内心世界,展示新时代英模人物的风采。同时他坚持以真挚的情感,巧妙的布局,精炼的语言,多角度多层次地塑造出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先进典型,取得了新闻(文学)创作的卓越成就和深厚造诣。先后有3900多篇计460余万字的作品被中央和地方、行业等多家媒体发表,其中160多篇获奖。荣获“中国新闻奖”、首届“全国铁路百优新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黄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退休后愈加勤奋,笔耕不辍,是作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又一显著特点。作者在职期间,利用探亲休假的机会,采访积累了大量素材,及时报道了焦裕禄鲜为人知的事迹和兰考人民继承焦裕禄遗志、改天换地的业绩。就在今年纪念焦裕禄逝世60周年之际,他连续推出了重量级的系列报道。如今,他又冒着炎热酷暑,驱车来到焦裕禄故乡,探寻焦裕禄精神的起源,并奋笔疾书,精雕细刻,将焦裕禄成长、奋斗、献身党的事业的人生历程,浓缩在这篇纪实作品之中,从而使更加高大丰满的焦裕禄形象,再次矗立在世人面前!

刘敬渭

中国著名摄影师、中铁十局原高级政工师刘敬渭:读完李佩山老师采写的《他从北崮山村走来》一文,我的心灵再次被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所震撼。

焦裕禄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装着全体兰考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临终之前,焦裕禄对前来看望他的上级领导说:“我只有一个要求,死后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焦裕禄同志虽然离开我们已经60年了,但是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并不过时。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永远激励着后人干事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责任编辑:理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