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党建速览 > 特别报道 >

黄河岸边写辉煌

---记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总经理冯华

河南党建网讯(王爱民 李西锋 王梦梦)“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2021年3月6日,由洛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洛阳广播电视台承办的“2020年最美洛阳人十大楷模”颁奖典礼在洛阳广播电视台一号演播厅举行。扎根黄河岸边十八年,将千亩黄山变成绿水青山的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和华洋会议中心总经理冯华获此殊荣。

冯华,51岁,现任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和华洋会议中心总经理。十八年前,他放弃在北京发展的机会,作为北京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现隶属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代表到新安县石井镇拴马村,从事保护黄河绿化基地开发工作,开始在这个被当地人称为“兔子都不来的地方”植树造林,如今这个占地1168亩的华洋生态园,“入眼群山乔灌青”,乔木为主、灌木为副,郁郁葱葱,满山翠绿。

这里曾经地质条件恶劣、交通十分不便。2003年4月18日,冯华从北京来到新安,开始了艰难的荒山绿化和母亲河保护工作,致力在黄河岸边打造一个融江南水乡、黄河文化与北方山水于一体的黄河明珠。

谈起在千亩荒山上植树造林,冯华感慨万千:“当时的初衷是响应保护母亲河的号召,在黄河岸边进行植树造林,既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改善黄河岸边的生态。“没想到植树条件那么么差”,冯华说,市县推荐的十几个林业专家考察后都不看好,觉得无法种树,到后来连电话都不接了。
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百分之九十的地方是需要几亿年才能风化为土壤的成土母质,除去一些荆类和蒿类植被,是名副其实的荒山秃岭。大风起兮,漫山遍野飞沙走石。挖护林房地基、抽槽和穴状整地,挖出来的都是鹅卵石和黄砂矸。无论挖地基,还是抽槽挖穴,全靠人工,铁锹破损、折断,钢钎磨损、弯曲,是司空见惯的事。
华洋人住的是村民废弃的窑洞,照明用的是蜡烛,通宵与虫子为伴,饮用水是当地废弃的煤窑井水,华洋人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一住就是8年。
十八年来,冯华在黄河岸边的植树事业从来没有停止。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3月植树季时劳动力匮乏,为完成春季植树造林计划,冯华同志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前来开展保护母亲河的植树造林工作,最后在岛上种植了油松、侧柏、山桃等苗木4000多株;2021年又继续在1947年陈(赓)谢(富治)大军渡黄河解放洛阳的“葫芦岛”种植了美国红枫、金桂、树状月季、中华红蜜等10000株,让濯濯童山披上了绿色新装。
十八年来,冯华带领员工和附近村民在黄河两岸植树造林完成了千亩荒山的绿化,种植了120余种30万株苗木,籽播造林20余吨,荒山造林成活率超过90%,形成了以油松、雪松等生态树为主、以杏李、杜仲等经济林为辅,生态林和经济林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如今的华洋生态园。“面朝黄河,四季花开”,春天看花、夏天有果、秋天赏叶、冬季常绿,黄河河畔的千亩荒山已蝶变成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华洋生态园的大部分员工为周边村民,包括曾经的一些贫困户。从2003年至今生态园在当地累计用工20余万人次,用工和工资支出3000多万元,解决了周边30多户村民的长期就业问题,助其家庭脱离了贫困,当地百姓生活水平和村风村貌也迅速得到改善提高。
“只有把荒山变成青山,再变成金山银山,老百姓的收入才会不断提高。”冯华说,为助力乡村振兴,华洋生态园除了培养当地村民进行植树造林、园林管理、果树修剪,还在商务礼仪、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卫生管理等方面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

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用十八年如一日的保护母亲河行动生动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论断,已成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四星生态休闲农庄、洛阳市第一家以保护母亲河和生态文明发展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洛阳市非公企业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洛阳市交通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洛阳市人民法院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践行者,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责任编辑: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