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党建速览 > 特别报道 >

蝶变生金——全省老记者看河南新乡行纪实

写在前面的话:或者是对老家故土怀有深深地眷恋之情,2024年5月18日至19日,河南省老记者协会主席常法武与在家的副主席、秘书长全体,参加了豫北新乡市长垣市、获嘉县两天紧张的调研采风全过程,由此可见省老记者协会对此次活动的重视程度。

蝶 变 生 金
——全省老记者看河南新乡行纪实之一
□王从仁

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转弯处的长垣市,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的地域。夏朝谏臣关龙逄;春秋君子蘧(Qú)伯玉,以及留存的孔子杏花坛施教、子路三善治蒲等文脉传承;也是桂陵之战[注释:战场就发生在今河南省长垣市境内。即公元前354年至353年,齐国为援助赵国,采用孙膑一方面主动向魏国都城大梁进军,迫使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的魏军回师自救,既能解除邯郸之围,又能将疲于遥远路途的魏军击败];还是王仙芝、黄巢等数千人在长垣揭竿而起,且明确提出了争“平均”的斗争主张,反映了当地农民群众的政治要求和利益愿望。

从久远的文字历史记载分析,或者是古代生产力极度低下,多少代因谷难果腹的原因出发,地处黄河河水容易肆虐区域的长垣人更渴望能够填饱肚子,所以,就演绎成了古代农民揭竿而起的重要策源地、首先自己能够吃饱的厨师大本营,以及衍生出的独特的君子文化、黄河文化及蒲商文化的风采。

千万不要看轻了这些文化传承及产生地深远影响,据《长垣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长垣人口30万左右,从事厨师业的就有约26000人。当今,长垣厨艺从业者有3万多人,遍布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被授为大师名号的104位,如居河南省烹调名师之冠、特一级豫菜大师苏永秀、原北京国宾馆首任总厨师、曾先后为毛泽东、江泽民等几代领导人服务,并无数次为国家外事部门设计、制作菜肴的侯瑞轩,已经被载入《世界名人大典》。他们不仅是最早走出长垣且给国人、国际友人留下深刻记忆的长垣人的优秀代表,更是把离开穷乡僻野,创业致富的先进思想理念带回长垣,传授给长垣后来人的非常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

还有,为摆脱贫困,具有探索者功勋的汽车油布推销者、墨镜眼镜生产销售者、防腐处理等等,都是长垣人率先走出黄土地,探索依靠智慧与辛劳,试图改变命运的先驱者、探路人。

进入改革开放后,长垣引领民营经济发展风气之先河,靠劳务经济赚得的“第一桶金”,为民营经济发展之“基础”。由一个“地上物资源,地下无矿产,十年九灾,靠天吃饭”的国家级贫困县,蝶变成“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医疗耗材生产之都”、“中国防腐蚀之都”和“中国厨师之乡”之国家级桂冠。

截至目前,以卫华起重机集团为首的长垣市拥有规模以上起重机生产企业116家,配套生产企业1042家,从业人员8万人。

令人惊叹的是,这个起步于1988年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为了企业的永续长远,目前已经拥有现代化生产制造基地3个、‘研发中心7个,做中国全世界起重行业的老大就是他们的最高追求。

其门类齐全、品牌丰富的起重产品序列,为奥运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杭州湾跨海大桥、新一代核电站;尤其让人兴奋地是,卫华已经成为国内四大七星发射基地器重装备的承制单位,在神舟系列飞船、长征系列火箭、天宫系列探测成功飞天,大家若还没有忘记的话,就在前不久的2024年4月24日11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载有指令长、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的大推力神舟18火箭,依靠信息化手段,让其坚挺竖立起来的超大型液压起重设备,就是卫华起重设备量体为此次发射专门定制的。

卫华继为北京奥运会配套工程项目制造出起升高度400米的创世界纪录后,又成功中标世界首台起扬高度658米,几乎相当于235层楼高度的新设备。这也是截至目前,全世界唯一起扬高度的最高值。它不仅代表着客户对卫华技术实力的认可与信赖,更是卫华集团持续打造科创新高地,推动高端制造和高质量发展的卓越追求。

蝶变生金
——全省老记者看河南新乡行纪实之二
□王从仁

2024年5月18日上午10点55分左右,从郑州出发的“全省老记者看河南.新乡行”调研采风团,抵达本次调研采风的第一站,即长垣市驼人集团用他们的经济技术实力修建的中国医学博物馆。在医学博物馆的一楼大厅内,前来迎接老记者调研采风团的中共新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彦玲与河南省老记者协会主席常法武分别作了简短的致辞后,马上进入参观调研序列。

中国医学博物馆(长垣),也是中国首家全门类医学专题博物馆。旨在挖掘、抢救、保护中国医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物证史料,致力于医学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并已经开始践行“中国医学培训、医学教育及医疗行业交流平台”的初衷。

说到这座总面积6000平方米,馆藏珍贵医学历史文物8000余件,集“中国麻醉博物馆”“医学专题馆”“中国护理史馆”和“企业文化馆”的平台,采用不同方式并结合现代化光影手段,真实、生动地向参观者讲述,五千年中国医学及各个专业学科的发展故事,用全新的方式诠释中国医学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说到这座“中国医学博物馆”,不得不说决心修建这座博物馆的功勋级人物,也就是“驼人集团”的开拓者创立人王国胜。

1965年11月出生的王国胜,本身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且还是一个驼背、身高只有1.55米的残疾人。正如社会对他的评价“残缺的是身体,不屈的是意志”。当年具有高中文化的他,靠着不服输的韧性与坚持,用瘦小的身躯,撑起了他的商业帝国梦。

自懂事时起,他便感觉到了村里人异样的目光,知道自己和正常人的差异。但他从来没有为身体的缺陷自卑过。然而,在高考前两个月,高中的教务主任在家里正与父亲说话,看到进来的王国胜,先开口“你是不可能考大学的”,如当头棒喝,粉碎了他想上医科大学的梦想。

无奈之下,他子承父业,从19812年到1988年,他做过兽医、疡医,卖过偏瘫治疗仪;为补贴家用,他也开始了养猪的经营。不想养猪行情遇冷,他赔得血本无归,残疾青年的生意路,成了三里五村茶余饭后的谈资。

1988年底,他乘坐绿皮火车,南下深圳、珠海,也许还是好心人多,急于找米下锅的王国胜竟然签下了8000元的供货合同。

为了拓展市场,回到长垣后,他就创办了一个医疗器械经营部。此时恰逢正月十六,也是他医疗器械开业的日子,而说他是败家子的那些人,抱住膀子,扎住架子,一心要看“驼背”人的笑话。

常言说,皇天不负苦心人。1990年,他再次南下,到广东佛山市第一人医院检验科推广试管刷、烧皿刷和滴形管刷时,刚好医院的手术室遇到一个大难题:急需一种更精细的气管导管。王国胜拍着胸脯,把这项艰巨的业务给揽了下来。

牛刀小试后,王国胜开始思考自己做研发,做出“国胜”牌的技术含量更高的气管导管,不是对病患者服务的意愿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吗?

他开始跑北京、上海这些具有高新技术成果的地方,以及郑州、洛阳同样蕴藏高科技成果的临近城市,寻求创业成果“捷径”。

前进过程中,弄懂弄通高技术含量的气管导管生产原理,绝非易事,他也更不想把“败家子”的“帽子”永远戴在自己的脑壳上。他想尽办法与洛阳的一位专家联系上后,骑着摩托,冒着大雪,即使抄近路,从长垣奔波洛阳也有400公里路程。

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瘦小且又是冒着风雪从400公里外赶来讨教的这种精神,早已经感动了这位专家。专家决定倾囊相助。

1995年,王国胜和他的团队研发的气短导管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奖,填补了国内气管导管的空白。

随后,研发成果井喷般迸发。王国胜想用“华新”注册商标,而商标所无所检索告诉:此商标已经被人注册。

王国胜灵机一动,联想到自己残疾的身躯以及“身残志坚”的价值追求,何不用“驼人”注册,借以时刻告诫自己,“驼人不驼志”的人生价值目标永远在路上。

从1993年“驼人集团”创建,到今天,31年的风雨路,这棵应运而生的医疗器械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现有5个以医疗器械为主业的生产基地和一个研究院。下属七十多家生产、研发、经营及服务性企业,并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立有销售子公司,现有员工1万多人,其中有500多名残疾员工在集团各个岗位上工作。

驼人集团的业务涉及麻醉、护理、外科、介入、疼痛、检测、卫材、血液净化八大领域,涉及不同规格产品3万项,产品覆盖医院终端2万余家,远销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打产品麻醉包,国内市场占有率48%;输注泵国内市场占有率36%。

☆ ☆ ☆ ☆ ☆ ☆ ☆ ☆ ☆

昔日黄河苦难地,今日旧貌换新颜。正是有一代代一批批不甘贫穷落后的长垣儿女的前赴后继闯天下的韧性与坚持,才使这个一千多年前为生计就敢揭竿而起的“农民运动发源地”,伴随着改革开放赋予的好政策,蝶变为享誉全国乃至于全球的“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中国防腐蚀之都”和“中国厨师之乡”、

2024年第一季度,GDP完成121.35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税收13.91亿元,分别居河南省的第三位和第一位。

蝶变生金
 ——全省老记者看河南新乡行纪实之三
□王从仁

留在我们这一代老新闻工作者脑海里的深刻印记,脏、乱、差,尤其是晨曦中的炊烟袅袅,夕阳夕照下的整个村庄,完全被从各家各户烟囱里冒出的烟火味,构成了上个世纪六十、七十包括八十年代初期暮色下烟雾缭绕的农村真实图景。

而5月18日19日豫北长垣市、获嘉县芦岗乡西陈村;获嘉县后鱼池村、城关镇后寺村和史庄镇西曹庄村的调研参观,确实颠覆了我们对农村传统观念上的认知。美丽乡村建设到底“长”的什么模样,这些村庄用你眼可见,手能摸的崭新风貌,做出了非常真实的回答。

走进这些村庄,一个共同的特点,首先就是他们村里的共产党员,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拓荒牛、带头人;第二、村里都有村史馆、图书室和书画馆;三、都有各具地域特色的产业经济,这些都是支撑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物质力量。

 先说长垣市芦岗乡西陈村。这是一个典型的黄河滩涂区村庄,“涨一次水,淹一次家”成了西陈村不可抗拒的“天敌”。多少人不堪生活的困扰,长年依靠学到的防腐、厨师、皮影等手艺游走他乡。

当农民要有当农民的样子。2020年,已经摆脱贫困的西陈村,把远在贵州已经任贵州河南商会副会长的陈英宪,以“雁归来”的形式,请回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句话,就是要他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西陈村党支部建设成为“五星”[注释:即支部过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党支部,让西陈村变成美丽乡村的。

首先,陈英宪从夯实党建入手,对愿意付出的23名共产党员实施积分管理。不论在全村任何一项创建工作上,只要业绩突出,村民认可,就累计积分,且严格实施:“四议两公开”[注释:1、党支部提议;2、村两委商议;3、党员大会审议;4、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两公开;1、决议公开;2、结果公开]。

已经解决了温饱并已经走上致富路的西陈村,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村容村貌的脏、乱、差问题。

在2020年启动环村生态水利系统建设后,村两委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将废弃多年的大坑塘进行修缮整理,并将黄河水顺着新开挖的渠道,把干涸了多少年的环绕村子四周的大坑塘与小坑塘进行了串连,经过新修建的6座景观桥涵闸的贯通,花木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小园几许;还有经过对村容村貌的改造、整理、硬化、绿化、亮化,西陈庄村的绿化面积达到6000多平方米;全村大街小巷全部以论语命名,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和景观灯;村内还建设了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站,水冲式厕所,天然气入户率达到85%。通过宅基地的盘活,建成了党群文化广场、村史馆、图书馆、养老中心、国学馆、群众大食堂、村头农家院、、休闲民宿、慈善工作站等。连村里的空闲空地,也整理成供应老年食堂的蔬菜种植园、篮球场。特别让人想象不到的是,村里安排的18处停车场,呈现了农民物质生活的质的飞跃。

更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西陈村的群众大食堂和四点半课堂。群众大食堂以低廉的收费,为留守老人和孩子提供一日三餐(80岁以上老人每天收费4元钱;70岁以上老人每天收费6元钱,10岁以下孩子不收钱)。每天按照编排的食谱,变换不同花样安排大食堂的膳食制作。

一个鸟语花香的黄河岸边的北方水乡画卷,一个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般的乌托邦式美好生活憧憬,已经变成西陈村现实生活的实景图,让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们,都无比幸福的生活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

获嘉县的后鱼池村、城关镇的后寺村以及史庄镇的西曹庄村等,都改变传统的认知观念,在各自居住的村落里,挖掘各自的历史文化潜力,打造不同风格的现代版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取得的成绩都是令人感叹的。

后鱼池村或者是与中原农业“硅谷”相毗邻,本身的村容村貌建设已经让前来乡村旅游观光者感觉到它的不一般外,即以原有家庭为单元,不仅房舍建设体现整齐整洁,且依然有农村本质风貌的传承性。而村子里改造设计的灵巧花园、乡村雕塑等等,充分展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般与不一般的格调。特别是是后鱼池村的旅游观光电瓶车团队。由本村青年担当观光电瓶车的司机,他们一色的蓝西装装束,就已经证明后鱼池村的进步程度。他们既是电瓶车司机,又是本村历史文化的讲解员,一席孔子学生子夏就出生在后鱼池村的讲解,把老记者们带回到了久远的孔子周游列国的历史烟云中。

子夏不但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他提出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早就成为推动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

获嘉县后寺村,不但把“建画里乡村,留梦里乡愁”理念作为“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之工作重点,还把传统的文化、经济优势打造成了产业优势商品优势,最引人瞩目的是他们打造的网络直播平台,就在直播平台上,把后寺村的本村生产的,完全绿色安全的牛肉制品、豆类制品以及享誉整个豫北的饸络条制品,在自己打造的直播平台上进行销售,现在后寺村用自己的农副产品加工成的各类优质食品,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于国外的消费者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获嘉县史庄镇西曹庄村,利用距离县城近的优势,充分利用村内闲置资源,探索“小投入、微改造、自运营”模式,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就打造出接地气、有特色、适宜村情的文旅融合项目如:“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实现“乡村做学堂,农民当老师”,让古老的民间技艺如草木造纸术、雕版印刷术、花浆印染术、木雕雕刻术等等,成为青少年儿童学子亲手操作并很快就能收获成果的“工坊”记忆。

他们打造的“紫藤小镇”里的瓜果种植、采摘、餐桌烹饪链条,让西曹庄村开始形成“商、游、住、养、康、学、情”的文旅新业态。“紫藤小镇”里的休闲客舍、休闲蒙古包、家庭厨房等等,几乎没有闲置过。

想要了解和感知“美丽乡村”到底长的啥模样,请到长垣市的西陈村;获嘉县的后鱼池村、后寺村和西曹庄村来,走走看看,亲自感受体验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吧?因为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品尝了才知道”。

蝶变生金
——全省老记者看河南新乡行纪实之四
□王 从 仁

 硅谷,是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早期以硅芯片设计与制造的地方。后来随着其它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硅谷”也被嫁接泛指所有具有高新技术且又能引领该领域超前发展前途无量的产业。

为了十四多亿中国人端稳自己的饭碗,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种子问题,特别强调中国粮食的安全,坚持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的学说,所以,培育能够担当起国家粮食安全“基石”的种子,则成为中国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和农业科学家创造“农业芯片”地不懈追求。

在新乡市委宣传部陪同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全省老记者看河南.新乡行的五十多人,在省老记者协会主席常法武等带领下,不少老同志乘坐后鱼池村的电瓶观光车,一路观赏着获嘉大地旖旎的田园风光,向中原“农谷”(获嘉)数智中心汇聚。

此次中原“农谷”(获嘉)数智中心的调研采风活动,巧值2024年5月14日夜至15日清晨那场风力超过13级的狂(怪)风,在河南省境内肆虐过后得4天内,由中原“农谷”(获嘉)数智中心管理控制的30万亩大田里,几乎看不出狂暴大风的肆虐痕迹。已经开始泛黄的高矮整齐化一的大田里,展示给参观人群的是颗粒饱满,丰收在望的美好憧憬,据一位从省城农科院赶来进行调研的著名小麦专家介绍,2024年若不出现异常,获嘉全县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超过没有实行5G智能管理的15公斤—20公斤已经没有问题,这就是“农谷”生命的力量。

这是一个为深入推进中原农谷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建立多功能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占地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的数据观测分析并可以转换为改变农作物生长态势的农谷高科技研究中心。通过讲解员的现场讲解和触摸显示屏显示与操控,“农谷”(获嘉)数智中心可控范围内的蓝天卫士系统、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系统、农业环境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植保监测、可视农业观测、耕地质量监测、农作物良种对比实验等功能系统,在多类别传感器(光照、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水量、水位、图像等),与5G网络一起,实现全域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预警、智能决策,一句话,让我们的农业生产完全在系统控制下,做到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服务。

由于有中原“农谷”(获嘉)数智中心做引领,河南大地、中国大地上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征途上,通过数字化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应用技术,把农业生产变成“可视、可管、可控”的技术支撑与服务,把中国亿万个乡村打造成农业生产的自由王国的日子还会远吗?

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中原农谷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中提到,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农业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