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确山:探索“五个一”模式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15 来源:河南党建网 浏览: 次
近年来,确山县在全面推进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实施“五个一”有效工作模式。即,围绕一个建设主题、打造一条精品线路、振兴一项主导产业、创新一套发展机制、探索一项有益实践。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目前确山县竹沟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
围绕一个建设主题
确山县在示范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革命老区底蕴丰厚优势,全过程围绕“红色”这一建设主题开启百业发展。一是以基层党建为统领。结合立体化、项目化、清单化开展的“五星”支部创建,逐步建立非公企业(合作社)基层党支部、持续强化示范区基层党建、高标准建设确山县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为领跑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增添“红力量”。二是以全员共建为抓手。通过强化宣传动员,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群众发展意愿,鼓励引导更多的群众、组织及社会爱心人士积极主动参与家乡建设。三是以创新发展为理念。运用“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绿色产业、创新乡村融合”发展理念,创新“五大振兴”全面融合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当地传统和新型产业基础,借助“确山小提琴”“肖庄食用菌”“王岗芍药”“鲍棚大草原”“黄石头庄民宿”等基础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民“多元化”持续稳定增收。近三年来累计整合资金1026.5万元,用于提升中药材、食用菌产业加工、仓储能力等项目建设;整合资金30079.42万元用于竹沟河流域治理和肖庄山洪沟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全面提升示范区生态环境与农旅融合发展。
打造一条精品路线
示范区注重构建以红色教育基地、中药材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养羊基地、美丽乡村等为基底,以特色种植和红色旅游市场为支撑,有效带动示范区发展的“一带一轴五片区”的科学空间布局。一带,以“四好农村公路”为纽带,串联鲍棚大草原、彩云谷、黄石头山庄、千年岭、凤凰山庄、革命纪念馆等旅游资源,打造各项产业发展带。一轴,以省道S334为轴,贯穿镇域东西,串联王岗中药材、肖庄食用菌、竹沟小提琴、四棵树生态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示范区产业发展轴。五片区,结合示范区基础地理条件,逐步建设完善特色农业种植、自然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体验、美丽乡村体验、生态养殖五个片区。
振兴一项主导产业
示范区在全力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篇章的同时,注重开展“回归工程”,强化主导产业发展,打造“小提琴之乡”。一是为返乡创业者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和返乡创业服务站,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有力的组织服务保障和强大动力。二是全力优化返乡创业的营商环境。综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尽最大能力为返乡创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优化办事流程,推行“琴音贷”,降低担保门槛,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受益范围。三是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长效机制。优化配置土地指标,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激励更多返乡创业人员入园经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制定金融、电商、物流、外贸、教育、培训及入学、就业、就医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给返乡创业人员和企业吃下“定心丸”。四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鼓励支持企业创建品牌;另一方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尽可能延长产业链,全面提升示范区各项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多元融合与提升。
创新一套发展机制
依托地理优势和文旅资源优势,挖掘利用乡村自然景观、农业资源和文化传统,采用生态循环模式,融入乡村特色产业建设。一是创新红色文化传承机制。项目建设充分体现红色元素,以烈士名字命名新修无名道路,乡村广场尽可能体现红色元素;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和思想认同,使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中代代传承。二是创新“五色”产业发展机制。围绕“红色旅游、绿色种植、金色小提琴、白色山羊、确山黑猪”五大特色产业,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打造结构合理、种养循环、农旅相融的“五色”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三是创新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灵活运用“集体经济入股分红”、“物业经济”以及“三权”促“三变”等有效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公共资源得到均衡配置,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创新社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订单优势,较好地避免了集中销售的“卖难”现象,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良好运行模式。
探索一项有益实践
示范区在落实生态振兴进程中,率先探索实施“三个三”有益实践。一是村委变公园。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建设绿地面积2.6万平方米,实现了示范区内的8个村委变公园全覆盖。二是道路变花园。完成示范区内行政村道路普遍加宽,栽植乔冠花木长青树种1.8万余棵,间隙撒播花卉草种2000多公斤,真正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乡村道路大转变。三是村庄变游园。建成村庄游园65个,栽植景观树种1.5万棵,观赏竹子1.2万株,种植月季、紫薇等花卉1.5万株,垒建乡土花式墙1.6万平方米,凉亭长廊40多处,给示范区人民带来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感受。
如今,确山县竹沟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乡亲们每天住在如春如画的美丽乡村里,生活物质上也富足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感觉“里子”“面子”都有了,责任感、自豪感、获得感油然而生。(王志杰 董玉新)
围绕一个建设主题
确山县在示范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革命老区底蕴丰厚优势,全过程围绕“红色”这一建设主题开启百业发展。一是以基层党建为统领。结合立体化、项目化、清单化开展的“五星”支部创建,逐步建立非公企业(合作社)基层党支部、持续强化示范区基层党建、高标准建设确山县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为领跑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增添“红力量”。二是以全员共建为抓手。通过强化宣传动员,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群众发展意愿,鼓励引导更多的群众、组织及社会爱心人士积极主动参与家乡建设。三是以创新发展为理念。运用“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绿色产业、创新乡村融合”发展理念,创新“五大振兴”全面融合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当地传统和新型产业基础,借助“确山小提琴”“肖庄食用菌”“王岗芍药”“鲍棚大草原”“黄石头庄民宿”等基础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民“多元化”持续稳定增收。近三年来累计整合资金1026.5万元,用于提升中药材、食用菌产业加工、仓储能力等项目建设;整合资金30079.42万元用于竹沟河流域治理和肖庄山洪沟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全面提升示范区生态环境与农旅融合发展。
打造一条精品路线
示范区注重构建以红色教育基地、中药材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养羊基地、美丽乡村等为基底,以特色种植和红色旅游市场为支撑,有效带动示范区发展的“一带一轴五片区”的科学空间布局。一带,以“四好农村公路”为纽带,串联鲍棚大草原、彩云谷、黄石头山庄、千年岭、凤凰山庄、革命纪念馆等旅游资源,打造各项产业发展带。一轴,以省道S334为轴,贯穿镇域东西,串联王岗中药材、肖庄食用菌、竹沟小提琴、四棵树生态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形成示范区产业发展轴。五片区,结合示范区基础地理条件,逐步建设完善特色农业种植、自然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体验、美丽乡村体验、生态养殖五个片区。
振兴一项主导产业
示范区在全力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篇章的同时,注重开展“回归工程”,强化主导产业发展,打造“小提琴之乡”。一是为返乡创业者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和返乡创业服务站,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有力的组织服务保障和强大动力。二是全力优化返乡创业的营商环境。综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尽最大能力为返乡创业企业营造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优化办事流程,推行“琴音贷”,降低担保门槛,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受益范围。三是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长效机制。优化配置土地指标,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激励更多返乡创业人员入园经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制定金融、电商、物流、外贸、教育、培训及入学、就业、就医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给返乡创业人员和企业吃下“定心丸”。四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鼓励支持企业创建品牌;另一方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尽可能延长产业链,全面提升示范区各项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多元融合与提升。
创新一套发展机制
依托地理优势和文旅资源优势,挖掘利用乡村自然景观、农业资源和文化传统,采用生态循环模式,融入乡村特色产业建设。一是创新红色文化传承机制。项目建设充分体现红色元素,以烈士名字命名新修无名道路,乡村广场尽可能体现红色元素;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和思想认同,使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中代代传承。二是创新“五色”产业发展机制。围绕“红色旅游、绿色种植、金色小提琴、白色山羊、确山黑猪”五大特色产业,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打造结构合理、种养循环、农旅相融的“五色”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三是创新农民持续增收机制。灵活运用“集体经济入股分红”、“物业经济”以及“三权”促“三变”等有效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公共资源得到均衡配置,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创新社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有效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订单优势,较好地避免了集中销售的“卖难”现象,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良好运行模式。
探索一项有益实践
示范区在落实生态振兴进程中,率先探索实施“三个三”有益实践。一是村委变公园。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建设绿地面积2.6万平方米,实现了示范区内的8个村委变公园全覆盖。二是道路变花园。完成示范区内行政村道路普遍加宽,栽植乔冠花木长青树种1.8万余棵,间隙撒播花卉草种2000多公斤,真正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乡村道路大转变。三是村庄变游园。建成村庄游园65个,栽植景观树种1.5万棵,观赏竹子1.2万株,种植月季、紫薇等花卉1.5万株,垒建乡土花式墙1.6万平方米,凉亭长廊40多处,给示范区人民带来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感受。
如今,确山县竹沟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乡亲们每天住在如春如画的美丽乡村里,生活物质上也富足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感觉“里子”“面子”都有了,责任感、自豪感、获得感油然而生。(王志杰 董玉新)
责任编辑:主管
上一篇:中国固始饮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