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哀思
发布时间:2021-05-08 来源:河南党建新闻网 浏览: 次
作者 李佩山
1995年 5月8日上午,我接到老家拍来的加急电报:“母病危速回。”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这是我离家多年来,第一次接到这样的电报。那年正月十五过后,我送母亲回河南兰考老家时,她的身体还是满好的。在济南半年多,她没有感冒过一次。走泉城路,游大明湖,观趵突泉,她从始到终,上下台阶,我搀扶她,她都不让扶,说她自己能走好。走完大明湖,少说也有3公里多。我问:“妈,累了吧?”她说:“走这点路,累啥呢!”
想不到这次带母亲到大明湖游玩,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从我参军到那时,出来近18年,她是第一次到济南、到儿子这里来,也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离开生活了69年的故土。
她在济南住了不到半年时,就坚持要回去,无论怎样劝说都留不住她。她总是挂牵着,虽已大学毕业、分配了工作,但尚未成家的妹妹。同时也是故土难离,穷家难舍。现在想来,我真后悔当时没把她留下,再多住些日子。
在我接到电报的当天夜里,就乘火车赶往兰考。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县公疗医院,走进内科急救室的时候,只见刚从固阳镇卫生院转来,做完CT检查,已不醒人事的母亲,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医生正为她做生命体征检查;护士在为她输液、输氧、插鼻管。我的心里禁不住一颤。这就是我的母亲?您这可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住进医院啊!
我再也控制不住了,哭着向医生哀求:“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请您作百分之百的努力;只要能保住我母亲的命,哪怕是倾家荡产,我也心甘情愿;就是瘫痪了,我也愿侍候她10年、20年…… ”
遗憾的是,医务人员千方百计,尽了最大的努力,抢救、治疗维持了20多天,最终也未能保住母亲的生命。
我连忙接过手绢,打开一看,原来是数百元钱。我一切都明白了,这是我平时给她的零用钱,她没舍得花。我流着泪,马上把它又塞到了母亲的手中:“妈,还是您拿着吧,留着以后再用!”
母亲一生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给钱让她买吃的、穿的、用的,她总是得过且过,舍不得买。她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那年春节,我和爱人给她买了一件银灰色的呢料上衣,她嫌贵,嫌花钱多,心里很过意不去。
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在兰考那个全国有名的穷地方,母亲同以种地为生的父亲,把5个子女拉扯大,并且都供应读书10年以上。真可谓含辛茹苦,尽心竭力!
为此,不知她作了多少难,欠过多少情,借下多少债。她的恩德,子女们永远也报答不完。为了养家糊口,父亲长年奔波,家里的重担都落在母亲身上。她经常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操劳。盛夏的一天中午,烈日当头,不满10岁的哥哥,腿不慎扭成重伤,又疼又肿,不能动弹。母亲立即背着他,来回步行10多里去找医生。汗水顺着她的脸颊,不停地往下淌,湿透了衣衫,滴落在干枯的路上。就这样,母亲一连往返了七八天……
我17岁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参加黄河水利工程建设。这是一项拼体力的重活,许多成年劳力都吃不消,接连换了几茬班。母亲担心我年龄小,身体受不了,几次捎口信让我回家一趟。当她见我眼窝深陷,又黑又瘦,后背微驼时,竟忍不住哭了……
那些年,我每次探亲回来时,母亲总要让我带些花生、绿豆、红薯等家乡的土特产,嘱咐我别忘了给战友、同事们尝尝。那花生都是她精心挑选、亲手炒焦的,大小均匀,黄焦酥脆。
母亲临终前,我特意买来一只西瓜,一边用小勺喂她,一边轻轻地说:“妈,平时您那样俭省,整个夏天都舍不得买个西瓜。这是今年刚下来的,您就吃一次鲜吧…… ”
母亲曾答应我们再来济南,同孙女一起玩,怎么就这样走了?您把儿女抚养大,该过几年清闲日子,却为何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您知道儿子的心里,有多么难过吗?
在母亲来济南的日子里,她认识了楼下的孙大娘和王大娘,她们经常到一起拉拉家常。母亲临回老家前,曾专门与两位大娘道别。当两位大娘得知母亲不幸病逝的消息时,都不由得掉下了眼泪……
九泉之下的母亲,您安息吧!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