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党建速览 > 特别报道 >

叶县柴巴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路上谱新篇

  河南党建网讯:2020年3月,杜卫新作为第三任省派驻村第一书记,被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派驻叶县常村镇柴巴村。驻村三年多来,他争取帮扶单位、政府及社会资金3000多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乡村美化工程,探索发展特色产业,使柴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柴巴村地处叶县西部山区,人均耕地不足半亩,传统种植业无法实现增收致富。村民钱袋子不鼓、产业发展不强,杜卫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地山清水秀,林地面积高达5000亩,山上植被丰富,堪称“森林氧吧”,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便和村两委商议着依托柴巴村原有景点,提档升级旅游资源,挖掘开发“柴巴八景”,即“一湖、一洞、一石、一界碑、一树、一马、一龟、一泉”,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项目,增收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经过近三年多的努力,柴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宽了,景美了,游人也渐渐多了,如何留住游人,让村民落到实惠,杜卫新瞄准了农家院的开发建设。他多次上门为有意向的村民谈前景、出主意、作规划,最终在他的帮助下,柴巴村相继开起了4家农家院,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游客纷至沓来,几家农家院几乎天天爆满,还带动了本村留守妇女就业。
  “多准备几款山沟里的时令野菜,游客来了就想尝个鲜。”在柴巴1号农家院,杜卫新走进操作间同大厨交谈;“做好几个主打菜,贴上特色标签,”在柴巴民宿,杜卫新与承包人促膝长谈;“除了铁锅炖鸡,再增加一些快餐。”在头道沟农家小吃店,杜卫新为返乡创业青年小胡出谋划策……
  农家院的发展牵系着杜卫新的心,他经常穿行在几个店之间,帮助开发菜品,询问经营情况。“下一步,再开发一些农家乐,创立品牌,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更多老乡致富。”杜卫新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信心。
 
                     (村集体经济-柴巴民宿)
带领群众发展生态养殖致富
  住在头道沟自然村的胡国不会忘记,杜卫新来任职的第二天就步行2.7公里来到大山深处的他家,苦口婆心劝说他利用青山资源发展牛羊养殖,一谈就是大半天。杜卫新也不会忘记,临走时,胡国送了他一程又一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这个因贫困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中年汉子曾经非常消沉,抱着混一天算两晌的态度度日。杜卫新的来访,让他眼中又泛起了光彩。不久,杜卫新帮助胡国通过小额贷款,买回两头牛、三只羊开始养殖,短短两年时间,发展到7头牛,30多只羊的规模。胡国越干越有劲,摆脱了住在深山望天收的穷苦日子。
  胡国的蝶变只是柴巴百姓的一个缩影,返乡创业青年史江山、杜炳业、谢要强等都纷纷发展起了养殖业,由于村里水草丰茂,山路崎岖,养出的牛羊格外健硕,每到节日前夕,杜卫新又忙着消费帮扶,推销养殖户的牛羊肉,前来购买的回头客络绎不绝,都说爬山的牛羊肉劲道好吃。养殖户们落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对生活有了盼头。
 
                    (杜卫新在养殖户胡国家夜访)
攻克难关铺好产业发展道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杜卫新一上任,就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帮扶单位优势,促进村集体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做文章。他经过实地调研、精准谋划,多方协调,最终攻克“交通关”、“场地关”、“资金关”、“思想关”、“技术关”“供销关”等重重关卡,筹措资金援建“叶县柴巴紫东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该项目结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产业产品配套需求,将帮扶单位尼龙科技公司部分硫酸铵、己二酸等产品的外包装生产环节转移至柴巴村,柴巴村作为“三产车间”进行定向生产,生产出的产品由企业全部回购,解决销售后顾之忧。该模式创新“企业+产业+农户”帮扶基地,不仅有效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同时,补齐了产业短板,为乡村今后发展找准了方向。
  “做梦也没想到,在自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来自柴巴村黑石崖自然村的谢东琴兴奋地说。心灵手巧的她,因为家中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而无法外出务工,家里仅靠当村医的丈夫那点微薄的收入养活全家5口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当包装制品厂建成招聘工人时,她第一个报了名,凭借原有的缝纫功底,经过刻苦练习,谢东琴很快就掌握了包装袋的加工技巧。最初她一天加工不到10个成品,3个月后她每天能加工出40多个合格成品。由于采取计件薪酬,现在谢东琴的收入稳步上升,每月达到3000多元。像谢冬勤一样的人还有许多,50多名来自柴巴村及周边村子的村民都依靠双手实现了致富的梦想,她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后,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感觉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村民谢东琴正在车间里加工包装袋)
倾心助学圆乡村孩子读书梦
  脱贫户李伟逢人便说:“多亏杜书记帮俺家闺女争取来了助学金,要不然,孩子连大学也上不下去。”原来,他家四个孩子,带上七八十岁的爹娘一共8口人,只靠他一人在外打工养活全家,生活很是拮据。2020年大闺女李静文考上省城的大学,李伟又因学费犯了难,杜卫新知道后,找上门送来了3000元助学金,一下子解决了李伟家的燃眉之急。几年来,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都连续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2022年,杜卫新还帮助贫困学子谢金如申请河南省“豫见未来.爱心助学”新生助学金5000元。同时,他还帮助7名脱贫户子女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专业技能。“希望更多的农村孩子学有所成,将来回报家乡建设。”杜卫新心怀美好祝愿,用一片爱心、诚心、热心点亮山村孩子读书梦。
 
          (贫困学子李静文、谢金茹在2022年金秋助学现场)
  2022年底,杜卫新任期已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但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向组织提出了留任申请。“心里放不下乡亲们,很多事还没干完呢,更担心换了人接不上茬!”既然选择了继续坚守,他就做好了扑下身子加油干的准备。“下一步,全力以赴争创‘五星支部’,卯足劲发展产业,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精气神足起来!”乡村振兴路上再出发,杜卫新信心满怀。(王蕊 )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