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时代先锋 > 第一书记 >

驻村第一书记要做到“驻村、驻心、助乡村振兴”

中央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联系到县,帮扶到村到户,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特点。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定点帮扶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自2015年7月开始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已经进入第7个年头、第4任第一书记。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学习继承前几任第一书记的经验基础上,总结驻村第一书记几点心得体会,供学习分享。
 
驻村要“助村”
红色资源引领绿色发展。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第一书记受组织选拔委派,到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第一书记是强基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是脱贫攻坚一线的领头雁和生力军。把第一书记派下去,就是想让他们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积极为帮扶村发展谋思路、出对策、选产业、引资金、跑项目,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一条脱贫增收的路子。让“驻村书记”成为名副其实的“助村书记”。

东庄村的“一红一绿”名片。经过4任第一书记7年多的探索努力,东庄村已经形成“一红一绿”两张靓丽的名片。“一红”就是红色资源、红色党建。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村,是东庄村最大的红色资源。依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持续派驻第一书记,抓农村基层红色党建,学党史抓党建,抓党建强队伍,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从援建中共南召县第一支部纪念馆到走遍河南省内红色精神诞生地;从村党支部与中央机关部门党支部联合党日到创建红色农村书屋,都为东庄村注入了红色发展资源。“一绿”就是绿色发展、低碳循环。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深入贯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柞蚕产业、食用菌产业链接起来,把林业资源保护与柞蚕放养、食用菌种植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循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种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称之为“林蚕菌”一体化工程。“林蚕菌”一体化工程,不负“青山”收获“金山”
 
驻村更要“驻心”
第一书记坚持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选派的第一书记大都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平生第一次全天候、零距离接触农村基层工作,服务基层群众。驻村第一书记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帮助解决问题在村,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把村民当家人,既“驻身”又“驻心”,增进与群众的情感交流,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脱贫攻坚作为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舞台,以强烈的事业心,实实在在为群众干实事,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期待。在东庄村,历任第一书记坚持党建引领、抓牢班子建设,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带领村委班子进行充分调研,结合本村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申请资金发展产业项目。历任第一书记接续为东庄村争取各种帮扶资金,其中我院先后拨付2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计建设、香菇种植产业发展、便民服务工程、电商扶贫、教育文化、消费扶贫等。2015年,东庄村还是全县89个贫困村之一,脱贫任务重,认定贫困户134户、贫困人口584人,至 2020年底已经全部实现脱贫,并建立了防返贫监测的工作机制,通过全科党员的网格化管理,全面排查、每月排查,确保防止群众返贫,2021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39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真正做到了驻村要驻身,更要驻心,驻心为村,驻心为民。
 
驻村更还要“助兴”——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资源引领“绿色”发展,东庄村走出自己的“一带一路”。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一茬接着一茬干,帮助东庄村找寻到了乡村振兴之路。东庄村的“一带一路”,其中,“一带”就是蚕菌一体化产业带。经过多年发展和帮扶,东庄村现有各类香菇大棚54座、菌种生产中心1座、电商服务中心1座、发电总量共计600kw的2座新型光伏发电站、蚕业合作社1座、童装制衣扶贫车间1座等,初步形成了以食用菌产业为中心、多种产业并行发展的产业带格局,逐渐壮大村集体收入,2021年村集体总收入达到23万元。“一路”就是乡村振兴之路。概括起来,东庄村乡村振兴之路就是红色资源带动绿色发展,第一书记带动村两委班子,走出了一条帮扶带动发展、产业带动增收的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作为驻村干部,既要做到“驻村”“驻身”“驻心”,更要助力乡村振兴,才能不负青春岁月、擦亮党员底色、践行初心使命。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驻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第一书记  陈光辉)
 

 
 

责任编辑:朱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