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自行车
对于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我来说,自行车是件稀罕的物件,特别是贫寒人家更是如此。
我家就有一辆,1979年买的,“飞鸽”牌二八加重型,黑色的,大梁和三角架上都缠着黑色胶带,后面的反光片用红色的布包裹着,怕弄脏了,脚踏板和后面的货架上都垫着废旧轮胎皮,日积月累怕磨坏了,车轮毂、车轮条、车把都锃明刷亮,在我们孩子眼里很是气派。那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万物复苏的时代,也是一个什么都很稀缺和新奇的时代,只要是新奇的东西我们都称之为“洋气”,所以那时自行车就被称为“洋马”。
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不能拿来玩的东西,自从我家买了自行车后,村里的小孩们都有事做了,傍晚的麦场上,大哥哥在前面骑,小孩子们在后面追,蹦蹦跳跳嬉嬉闹闹,像一群小鸟一样,快乐极了! 后来听母亲说,父亲当时买这辆自行车时是下了很大勇气的。父亲在城里工作,家里其他人都生活在农村,于是父亲总奔波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一百多里的距离,路况也不好,坐客车回家需要大半天的时间,一张车票一块九毛五,对于当时每月收入二、三十块钱的父亲来说是昂贵的。如果买一辆自行车那就可以说是一本万利,从城里回家的路费可以省出来,在家干农活也可以当一头小牲口使用,托运、载人都可以。但是买一辆自行车需要170多块钱,不吃不喝也需要大半年工资啊,何况全家只有父亲一个人挣钱,油盐酱醋,衣食住行,一年下来也攒不了几个钱,怎一个紧张了得。思量许久父亲才下定决心买,后来就是拼命地攒钱、挣钱,挣钱、攒钱,过了好多年才买到这辆心仪已久的自行车。
有了这辆自行车,像家里又添了新丁一样,全家人甚是欢欣和喜爱,父亲经常清洗、擦拭它,它时常和新的一样,长年累月父亲竟然学会了修理,什么补胎,更换车条、钢珠,取换轴承,修理飞轮……全会。遇到下雨天从来不舍得骑,路况泥泞、过河都是扛着车子过去的,在父亲眼里,这辆自行车就是他的掌上明珠。虽金贵,但不管谁用父亲总是来者不拒。我家的自行车是村上的唯一一辆,于是,村上的大叔大哥、大婶大姐,甚至远方的表哥表姐也陆陆续续都学会了。
晒粮归仓、交公粮、春耕秋收,父亲总要从城里骑自行车回来,时间紧张时,中午从城里出发晚上到家,第二天把家里的农活干完后就赶紧赶回城里。去庄稼地干活,孩子坐在前面的横梁上,大人扛着农具坐在后面的货架上,干完农活回家时总要带一些秸秆之类用于生火做饭的柴火,一大捆柴火放在后面的货架上,大人小孩就在后面跟着……。红轮西沉,村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路上有牛羊的叫声, “叮当叮当”的牛铃声响彻回家的路,村上有母亲呼喊着自家的孩子回家吃饭,晚风轻轻地吹拂在干活回家的人们脸上,虽然累,但很快乐。
父亲是电力建设初期的建设者,建设初期甚是艰苦,那时候没有什么大型机械,基础工程几乎全是手工操作,在荒无人烟的旷野里、山丘上,肩扛马拉,风餐露宿都是家常便饭。一次父亲在老家附近的山区架设线路,为了赶工期,一直在工地忙着,虽然离家只有三、四十里,也顾不上回家一趟,到工程末期父亲才请假回家。回家的路上突降大雨,假期有限,只能风雨兼程,到家时衣服早就淋湿透了,工地上的劳累加之受了风寒,到家后就高烧不退,得了重感冒,为这事,母亲狠狠凶了他一回,责怪父亲不顾路途遥远回来看望我们,背地里却偷偷抹眼泪。
时光不快不慢地流淌着,像门前的那条小溪。年复一年,身为孩子的我们也长大了,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我们接过父亲的接力棒,都投入到火热的电力建设中来。发电—供电—-输变电,从电力初级生产到末端售电过程,我们都参与其中,同时也见证着电力建设由小到大,由大变强,由跟跑到领跑地辉煌历程。电力是工业生产的血液,是城市运行的根本驱动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电力建设进入优质化、清洁化、智能化阶段,可谓是日新月异。我上班初期电厂的机组总装机容量只有2*25MW,如今公司已经拓展到热电联产、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绿色可持续能源产业。 我们只是电力建设的一颗螺丝钉,一块砖,为国家的发展发挥着微不足道的力量。我们乘着国家的发展巨轮,我们一起坚守着、一起见证着国家的发展,我们都是同路人。
如今,国家进入发展新时代,进入到万物互联、5G网络、大数据、3D打印、人工智能和量子传输时代……,我们已站在新工业革命的起点,我们已迈入未来世界! 时光如梭,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如今父亲老了,那辆自行车也光荣退休了,闲暇时父亲总要去看那辆放在地下室的自行车,也不舍得卖,总是默默地看着,其实,那不只是自行车,更是父亲的往日情怀。40年,40年的自行车,40年的改革开放,40年的奋斗历程。父亲时常指着自己当年建设的电力工程,给我们讲着当年的故事,每到此时,父亲满脸都洋溢着幸福,那是父亲对奋斗一辈子事业的钟爱,也是对我们后人的殷殷嘱托。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远处飘来一曲美妙的旋律,人们举着五星红旗唱着歌,正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