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红色经典 > 百家访谈 >

访艺术名家,传豫剧非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把戏曲艺术传承好、发扬好。”豫剧作为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喜爱。

为深入了解豫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现状,近日,洛阳师范学院“豫见非遗·传承有戏”暑期社会实践队师生一行十余人,专程拜访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原洛阳市豫剧二团团长曾广兰老师。曾老师是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造诣炉火纯青,独树一帜。其代表作“一桥二红”(《洛阳桥》、《红楼梦》、《红嫂》)等10余个剧目,分别被拍成彩色戏剧电影、电视或制成唱片、光碟,家喻户晓,闻名遐迩,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艺术之路,光彩照人

走进曾广兰老师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一帧帧精美的戏剧照片,默默地展示着曾老师辉煌的舞台生涯。《洛阳桥》、《红楼梦》、《红嫂》、《花枪缘》、《断桥》等等,同学们被这些精彩的照片所吸引,曾老师热情地拉着同学们坐下,与同学们讲解剧照背后的剧情故事。她重点讲了革命现代戏《红嫂》,用乳汁抢救伤员、为亲人解放军细熬鸡汤,讲到动情处,大家无不为之动容,深深赞叹这位抗战英雄,同时也将曾老师精心刻画的这个山区妇女英雄人物艺术形象,深入内心。

聆听从艺经历,感受艺术家精神

“我从小就喜爱唱戏,就想在舞台上为群众唱好戏,只要老百姓喜欢,我就给他们唱,老百姓喜欢的就是好的。戏比天大。”在被同学们问及从艺经历时曾广兰老师激动的说到。

在与曾老师的交谈中,同学们了解到曾老师心系山乡,情连百姓,长年扎根基层,为群众送戏上山下乡的故事。曾广兰老师带领全团演职员工,几十年如一日,冒酷暑、顶严寒,坚持为百姓送去传统文化、送去精神食粮,每年演出200多场,所到之处,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赞誉,好评如潮,观众如云。在一场场的演出中,曾广兰老师和广大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被几十个村子、矿山、学校聘为名誉村主任、矿长、校长,被广大群众热情称赞为“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多年来,曾广兰老师排演的多部剧目,荣获国家及省、市级各种奖项,现代戏《黄河十八弯》,获河南省第八届戏剧大赛“金奖”、“五个一”工程奖,曾老师被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传授唱法技巧,共话豫剧传承发展

当同学们问及对豫剧传承发展的看法时,曾广兰老师说到:“要在继承和发展豫剧各流派艺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原文化特色,促进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看到同学们对豫剧这么热爱,我非常的开心,我们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在交谈过程中曾老师对同学们深情的说到。

在得知实践队的师生有豫剧演唱经历时,曾老师热情的提出要教授他们豫剧唱法和表演技巧,“演唱过程中要体会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手势和动作要塑造刻画人物的艺术形象,达到逼真的效果”。实践队员2022级音乐学一班学生李雅洁现场演唱了《朝阳沟-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选段后,曾老师耐心的为她指导,一遍一遍的为她示范唱腔、动作,使其达到精准,并鼓励她唱的很好、很有前途。

曾老师对大家说:“我非常的高兴,希望同学们以后常来,来家里学习豫剧,为我们豫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并对同学们对豫剧的热爱表示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还和同学们约定下次还到家中学习新的豫剧唱段。

“德艺双馨,鞠躬为民”,正是曾广兰老师的真实写照。在临别之际,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学习、传承曾老师“人民艺术家”的情怀,精益求精的表演态度,要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新时代豫剧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