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思考
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以其对市场经济和家庭生活的全面调整,深入、持久地型构、塑造着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鲜明的整体气质。
借助民法典,大陆法系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生活的理性化。一个国族,一部民法典,已经成为大陆法系国家迄今为止最为坚挺的共识。当然,共识中也有分歧。关于民法典的共识,一直以来都与分歧和争论相伴。但是,真理从不畏惧论争。在民法法典化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论争都是一次认识上的洗礼,都在整体上推动了民法典的进步和完善,进而在整体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即将通过立法程序诞生之际,回望历史上几部著名民法典制定过程中的论争,或许对于我国民法典的完善有所裨益。秦朝“商鞅变法”让封建制的国家看到了法治社会带来的和谐和有序,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让我们更加坚信,法治,必然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提供平稳的和谐的平台。
依法治国的前提不能变。依法治国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社会要合理运转,必然需要法律作为前提。法律的发展从习俗法,发展到成文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古到今,我们从未放停止过法律建设的脚步,法律文明让我们看到了法治社会带来的希望。
法治建设的脚步不能停。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具体法律制度的移植不可避免,但必须协调好法律移植与法律本土化之间的关系。在民法典的创制过程中,在战略上需根据需求适时地进行法律制度的移植;同时在战术上,宜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本土化,使被移植的法律制度以本国人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合理制法的意识不能丢。民法典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也可能成为延缓其进步的“绊脚石”,立法者唯需踏历史潮流顺势而为,方可成就伟大法典。有了这些符合进步潮流的具体制度, 即使在内忧外患的窘境下,也起到了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民法典的立法务须与时俱进、顺应大势,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上一篇:七一颂歌---颂歌献给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