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篇文章” 实现“四个留下”
“多亏了镇里发的一封家书,让我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和政策,让我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合适的项目,既能带动街坊邻居致富,又能照顾家人,真是太好了!”清化镇街道太子庄村农民黄火星说。
近年来,博爱县始终秉承“人才兴则乡村兴”的发展理念,针对乡村“留人难”问题,通过发放“一封家书”、宣讲政策和措施等“三篇文章”,努力实现人才“四个留下”,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更快更好发展。
营造回归情。博爱县每年春节前后向在外人士发放“一封家书”,组织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对对返乡人才进行跟踪采访,宣传他们返乡创业的优秀事迹。此外,通过在醒目位置悬挂横幅标语,印发宣传海报及彩页等方式,不断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忆家乡情,助家乡兴”的浓厚氛围。仅2019年发放“一封家书”3600余封,悬挂横幅610余条,印发宣传单3800余份。
打通回归路。一是政策宣讲到户。将发改、商务、财政、人社等7家部门吸引扶持人才回归创业的政策进行“打捆”,共涉及政策48条,通过印制成册,发放到返乡人才手中。二是建立沟通平台。以村街为单位,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与人才保持联络沟通,安排专人接受咨询,每天将家乡发展情况,以及村“两委”工作动态发布到微信群内,并及时更新,确保与每一名在外人才随时保持联络,全县共建立县、乡、村级联络平台214个。三是坚持“结对沟通”。为确保与在外人才进行有效沟通,乡村干部以联户分包的形式、采取拉家常的方式与人才结对,逐户逐人了解返乡意愿,打出“亲情牌”,激发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的热情。
呵护回归果。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出台了《博爱县推进全民就业创业三年实施方案》《博爱县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努力推动全县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全民就业创业格局。二是强化创业服务,聘请河南省大众创业导师团60余名国家级创业导师为我县返乡创业导师,其中20余名导师与我县联丰良种、天赐蔬菜等16家农业创业项目签订服务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技术指导、政策申报、市场营销、创业资金扶持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创业服务。今年3月,省人社厅授予我县“河南省创业服务基地”牌子。三是强化项目引领。近年来,我县打造一批焦作联丰良种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市博爱源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等类型的十余家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带动了周边农户2000余人稳定就业,增收致富。2017年,我县成功创建“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国家级试点县。以创业驱动就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做好“三篇文章”,在人才回归工作开展上实现了“四个留下”。
留下“创业”。全县26名返乡人才成功留家创业,清化镇街道太子庄村农民黄火星两年前返乡创业,创办了“佳宜家公司”,通过去年的人才回归与联络活动又吸引了2名返乡人才进入公司,为公司发展增添了人才。
留下“服务”。全县统计在册的在外人才达到了789名,已经有80名人才列入了村“两委”干部后备人才库,有48名进入村民议事会。
留下“爱心”。全县有26个村组织开展了人才助贫、人才助学、人才助老等系列活动,目前,在返乡人才的参与下,全县有26个村的爱心基金会正在加快筹备。寨豁村的原群,在异乡得到成功后,心系家乡,出资15000元,免费为寨豁村群众铺设自来水管道。
留下“才智”。全县各村共搜集产业提升、项目规划方面的建议78条,有12条已得到初步落实。西金城村专门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明确了300亩怀姜的种植规划。司窑村依托返乡人才的发展建议,确定了沿村周主要干道栽种200亩冬桃的采摘园项目规划,开启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