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党建速览 > 党建前沿 >

平顶山市石龙区:四轮驱动打造红色引擎 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

  河南党建新闻网讯  (李万全通讯员夏阳锋)今年以来,平顶山市石龙区坚持把抓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和“学、树、比、争”活动,全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一体推进,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助推乡村振兴。
  一、深学细悟,校准“导航仪”。一是坚持思想不松懈。区委多次召开常委会、座谈会、专题会进行学习部署。聚焦学习新思想、践行新理念、展现新作为,通过区级分类别集训、街道全覆盖轮训、村(社区)常态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区、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乡村振兴培训体系,持续抓好党员群众思想教育;结合农村党员固定活动日、“三会一课”,依托学习强国等信息化平台,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筑牢推进乡村振兴思想根基。二是坚持组织不松软。健全区委乡村振兴领导和工作机构,研究出台抓“融合党建”项目实施清单,从组织覆盖、服务引领、队伍提升、先锋示范、关爱激励、基层保障等6个方面,逐项细化“融合党建”目标任务;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作为“夺旗争先”比赛、“比贡献、亮成绩”擂台赛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指导各基层党(工)委成立工作专班,全面制定各领域党组织建设任务清单、富民实事项目清单、主题党日计划,并利用党建橱窗、微信平台等线上线下平台,公示清单内容、通报落实情况、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确保责任上肩、措施到位、落实有力。三是坚持工作不松劲。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村制度,区委书记带头挂钩联系、57个区直单位“一把手”蹲点帮扶24个村(社区),在一线了解掌握情况,同基层一道谋发展、理思路、出实招;严格落实每季度开展一次党建督导,每半年召开一次专题党建会议,每年上一次专题示范党课、开展一轮谈心谈话、谋划推进一个党建项目等抓党建“八个一”制度,并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双百分制”考核办法,通过“乘数效应”,发挥好党建的核心和保障作用,推动“一岗双责”具体化、实质化,确保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二、选优配强,育好“领头雁”。一是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实施“年轻干部铸魂、政治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提升、一线历练”四项行动,选拔8名区直单位优秀干部进入街道领导班子,选持续加强“三农”骨干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强化支撑。选配2名优秀选调生到“三农”岗位历练,选派24名业务骨干赴各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助推发展,以干部的高素质专业化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制定选育管励全链条机制,提高经济报酬、拓宽政治出路,定期开展大练兵、大比武、大讲堂全员轮训,让村干部心有奔头、干有劲头。二是实施人才“归根”工程。结合区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巧打“亲情牌”“家乡牌”“本土牌”,选树夏东亮等13名优秀返乡创业典型,宣讲我区好政策,力争实现“人才回流、资金回流、创业回乡”,目前已辐射带动217人返乡创业、创办经营主体195个,带富群众2200余人。三是抓好乡土人才培育。建立乡土人才挖掘培养、职称评定、资金奖补等工作机制,做好本地人才培育工作,积极与人社、民政部门对接,定期举办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专项技能培训等,累计培训技能人员1748人、新增技能人才480人,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强基固本,建好“桥头堡”。一方面,建立联建共建机制。结合红鹰创业工程,深化“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街道党工委为主导,以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为载体,以基层支部为基本单位,以建成的优质项目为核心,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延伸链条,构建跨区域、跨层级、跨行业、跨产业的组织体系,变各自为战为精准发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红色引擎”,目前全区已建立党建联合体2个,确定融合赋能示范带1个、融合赋能示范点3个,并初步形成“多点开花、全面提升”的整体效应。另一方面,强化服务保障功能。以扎实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为契机,实施村级活动场所攻坚行动,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7个、社区服务站17个,计划服务站提升服务中心4个,全区24个村级活动场所全部达标,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四、提质增效,激活“新动能”。一是激活“源头活水”。建立健全村级集体闲置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指导有条件的村(社区)采取“党支部+租赁”模式,通过土地出租、互换等形式,盘活集体闲置资产,让沉睡资产变成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指导各村级党组织依托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创新农业发展观念,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如,龙兴街道军营村根据丘陵多的状况,大力发展艾草种植,并不断探索创新路子,成立了艾尚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上马了艾纺织、艾灸器具、艾草提绒等生产线,延长艾产业链条,增加了村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二是鼓励村企融合。积极探索村企合作新途径,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支持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对涉及各村的产业项目审批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扶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开“绿灯”、简化手续,将共建成果体现到帮助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效上。三是打造特色品牌。结合各街道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立足各村(社区)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的运营模式,开展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布局和琉璃不对儿制作、食用菌种植、陶瓷加工、食品加工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品牌,目前各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