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石龙区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河南党建网讯(李万全通讯员夏阳锋)2020年以来,平顶山市石龙区以“抓党建促脱贫、促乡村振兴”为指导思想,抓班子强队伍,抓治理强服务,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一、建强“战斗堡垒”,提升乡村振兴“组织力”。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健全基层组织体系,着力点燃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一是建设过硬支部。建立包村联居抓支部制度,区四大班子领导分包全区4个街道、县级干部带头分包联系各村(社区)、组工干部担任各村(社区)党建指导员,指导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见效。持续深化“六星”支部创建,把乡村振兴任务纳入考评细则,并结合“整街道推进、逐村观摩”活动,每月派出4个党建调研访察组进行督导考核,推动村党组织创先争优、晋位升级。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倒排确定、“一村一策”等方式,2018年以来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个,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实施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工程,在全区范围内打造刘庄、南顾庄等6个农村党建示范点,以点带面发挥好示范作用。围绕组织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等工作,开展“夺旗争先”竞赛活动,指导各街道党工委每季度开展“讲成绩、说亮点”比武打擂活动,并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当先进、立标杆。三是强化党员管理。指导各村党组织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大力开展“党员示范岗”“手拉手”结对帮扶等活动,900多名农村无职党员认领岗位,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工作;863名机关党员到农村报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810余件。四是加强运转保障。积极配套拨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2020年区级财政拨付党建经费489万元,下拨党费31万元,目前全区已新建、改扩建赵岭等村级阵地10个,并按照省定标准落实了村“两委”干部和监委成员的工作报酬,有效调动了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二、抓牢“关键少数”,培育乡村振兴“领头羊”。
坚持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引领作用,凝聚振兴合力。一是配强村级班子。以第十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要求,将致富能力强、办事公道正派的人充实到“两委”班子中来。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淘汰不胜任、不称职的党组织书记。二是选任“三农”干部。建立多层次正向激励机制,把“一懂两爱”作为重要标准,从“三农”一线提拔重用优秀年轻干部19名,积极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竞争,让“三农”干部有干头、有奔头。三是提升能力素质。以区委党校为主阵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对基层一线干部在推动发展、依法办事等方面能力的培训,以开阔眼界、提升履职能力。2020年,共举办“两委”干部培训班、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等培训9期,培训党员干部404人(次)。四是建强后备力量。实施“招才引智”活动,重点招聘19名全区急需的年轻高学历人才,为乡村振兴充实力量,同时积极推进乡土人才回归,储备乡土人才79名,为乡村振兴备足后劲。
三、壮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推进器”。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制和路径。一是盘活闲置资产。指导有条件的村(社区)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废旧矿院、厂房等集体闲置资产,“借鸡生蛋”。如人民路街道关庄社区对外出租闲置矿院和学校校园,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二是实施企业带动。发挥辖区企业较多的优势,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引导鼓励企业与村党组织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如,龙河街道大庄社区成立大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为企业提供劳务、运输等服务,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余万元。三是发展特色农业。指导各村党组织依托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引导群众在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上做文章,初步形成富硒红薯、艾草、鸽子蛋、红香酥梨、食用菌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目前,全区已建成党建推进乡村振兴联合体26个、特色种养殖基地5个,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24个农村社区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达13个。
四、推进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振兴“新天地”。
按照“五位一体”治理思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健全自治制度。规范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民主决策制度,注重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完善村级事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巩固农村和谐稳定局面。二是坚持依法治理。全面落实“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用法治思维规范行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整治村霸、“蝇贪”,净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三是推进乡风文明。建立党领导下的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倡导群众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指导各村党组织通过举办广场舞、体育赛事等文艺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2020年,石龙区获得全国“三无”信访县区荣誉称号,公众安全感民意调查全市排第4名。
同时,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龙河街道河湾社区、龙兴街道许坊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乡村、森林乡村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