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不断下雨,许多小河沟满河平,水涨河漫,南召县马市坪九龙瀑布群水势壮观,于是在周末就和南召一中二位老师等一行在友人的带领下,驱车来到马市坪傲坪一睹芳容。
从南召县城往北行驶23公里,沿着由县交通局新建的马杨公路行驶3公里抵达傲坪村,再沿着该村西坪组走1公里左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建的山门,山门是一座仿古建筑,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宛如长城的模样,山门后面,群峰林立,云雾缭绕,仙乐飘飘。这几天游人很多,虽然阴雨,不时看到红男绿女慕名而来,南阳、平顶山等游客纷纷在此拍照打卡。顺着道路前行,但只见怪石嶙峋,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修了一条路,路下还用木梁等顶着,河内水质清澈,有些地方湍流很急,经过处有个石头叫九龙锁口,再走100米,就到了一瀑号称“白龙瀑”,一瀑高约60米,周围青山环抱,瀑布飞溅而下,如白龙出海,瀑下的深潭传说是白龙居住的地方,故称白龙瀑。
顺着白龙瀑再往上攀登,道路山势陡峭,对于不经常锻炼的人而言,颇感费力,但对本地居民来说健步如飞,从上往下看,人群摩肩接踵,小情侣手拉手,老夫妻肩并肩,一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远处一片苍茫,峡谷幽深;近处风景如画,宛如人间仙境。不一会就到了第二瀑祥龙瀑,这道瀑布落差20米,流水欢畅,宛如祥龙,是景区内最小的瀑布,河中有一块石头如老人仰头,故称此石为“老人石”;道路旁边有一石叫“飞龙献宝”,此处也是远看第三瀑飞龙瀑的最佳位置。飞龙瀑从断崖顶端滚涌而下,如天河溃泄,似蛟龙出海,水花飞溅,冷气袭人,凉风习习,把上山之汗都吹跑了,这是九龙瀑最壮观的瀑布之一。在晴朗的天气,下午3点至5点,可以看到彩虹,能看到毛主席写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壮观景象,可惜近日连续阴雨,未能亲眼目睹彩虹。这里有游人休息的地方,很多人到达此处已颇感疲乏,少女们累得花容失色,老年人已是气喘吁吁,中年人累得汗流不止,有些人干脆于此止步。早几年道路就修到此处,上面的路是后来修建的。
沿着三瀑往上爬行之后,忽见一片开阔地带,宛如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路上落英缤纷,两岸流水潺潺,知了还在尽力歌唱,孩子们捡了一只知了壳但是比平地的要小。据当地人说,此地原叫朱家沟,是明末朱元璋的一支后代为躲避杀戮逃难此处隐居。近年有外地游客带孩子来此旅游,一不小心孩子掉下面水里了,只见其父奋不顾身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将其孩子救起,有李广射虎之勇,因为下面可是深不见底的潭涡,非常吓人,稍纵即逝,可能淹死。沿此处河段一看,之间有十米左右水底血红,据当地人叙述,这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夜叉在此巡逻,有一天龙王的两个女儿在宫中苦闷,想出宫游玩,问夜叉此处是否有人,夜叉说无人可在五瀑里玩耍,两个女儿就化身两个宫女来到五瀑下面划船游玩,谁知一老汉正在地里干活被撞见了,夜叉因失职被处死,血色顺着五瀑流到此处染红河底,故事很凄惨,景色极美丽。
前行100多米,就到了五瀑狂龙瀑,瀑布从曲曲折折的岩石间奔腾而下,宛如狂龙扑海,故而得名,此潭又名黄龙潭。这条瀑布分三级飞落,到下面第三级时温柔恬静,与世无争,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处河滩水浅,下面河沙很细,清澈见底,中间还有一小岛,上面还有小树,小朋友们在此捉鱼捕虾,其乐无穷,潭水下流时中间有搭石,对面石上刻有“银河”二字。再往上走山高路陡,有一个地方叫龙宫,飞花四溅,冷气逼人,下面深不可测,水色发黑,看着吓人,据说当地人为一探潭深用百十根葛条连在一起下坠大石竟未探出深浅。
一路前行,山茱萸在雨水下晶晶发亮,荆条长的一人多高,中间有一岔路,上面布满苔藓,人迹罕至,不禁想起袁枚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河中有一个石头像船,故名龙舟。不一会就到了六瀑天龙瀑。天龙瀑落差100多米,上面是成片的石板,气势恢宏,从悬崖下一泻而下,如丝似线,缠缠绵绵,流水冲蚀出的深潭水色墨绿,白色瀑布冲入墨绿深潭中,黑白翻滚,如巨龙闹海。旁边有数棵珍稀植物红豆杉树,有的已经结果,还有人在此生火做饭的痕迹。虽然天空飘着稀稀疏疏的小雨,但人们的兴致不减。从一瀑到六瀑约有3公里路程,上山时意犹未尽,下山时腿脚生疼,真正体会到古语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
高天神峡九龙飞,溅玉腾珠映翠微。
羡艳龙宫仙子美,流芳溪涧野鱼肥。
惊讶桃源迷醉眼,蓬莱胜境世间稀。
飞龙在天腾四海,神鹰展翅欲高飞。
由瀑观人,人生就和瀑布一样。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不管谁,再普通的人,就个人而言都有过辉煌的时候。但随后就潺潺流水,非常平稳了,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少年如溪,青年如河,中年如湖,老年如海。 人生也犹如瀑布,不碰着激流和险滩,难以溅起美丽的浪花。
南召九龙瀑布群,犹如一颗美丽的珍珠镶嵌在南召大地,熠熠生辉;似一段锦绣的金毯铺在南召北边,金光灿灿,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游玩!
(作者简介 石为璧,河南南召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学国学,教英语,爱文史,读诗词,做宣传,教过大学语文、英语等,足迹遍布河南400余村,作品总浏览量已达5000万人次以上。)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