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新视点 > 理论纵横 >

坚持党建引领是国企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经济大盘的“压舱石”,坚持党建引领,是国企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旗帜鲜明讲政治。“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不断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心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是国有企业守“根”铸“魂”的根本遵循。

服从战略为民生。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市场化路径推进,以“进、退、整、合”为着力点,不断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征程上发挥“国家队”重要作用,促进全民共同富裕。

职责使命手中握。国有企业身躯里流淌着党和国家血脉,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资产财富,当好国有资产的看护者、管理者、经营者是国企人的职责使命。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弄清弄懂国企姓甚名谁?从何而来?为何而干?只有始终把党建引领思想贯穿于、根植于国企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全脉络,恪守政治担当,才能开启如何去干、怎样干好、永葆初心的思想闸门,确保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牢牢地掌握在党的手中,让它始终姓党为民。

二、以建强人才队伍为首要

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国有企业责无旁贷、重任在肩。发挥好国企力量,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原则,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引领驱动意识,加快人才强企步伐;必须坚持用人导向,建强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队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抓住关键少数。一是把“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标准在干部身上落实落细,培养一批、造就一批国有企业讲政治、懂经营、立得正、站得稳、干得来的行家里手;二是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推进干部任期考核制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强化考核监督,制定实施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党管干部的考核指挥棒作用;三是把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磨炼相结合,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培育,提高政治素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干部,坚持用党的先进理论研究解决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勇挑任务担子。一是要让人才在急难险重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常言道:温室里种不出参天树,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关键时刻要勇挑重担,敢于叫响“向我看齐、从我做起、跟我来”;二是要把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治企要铁腕,关怀像亲人,严管要有理有力但不严苛、厚爱要和风细雨但不失原则,真正形成严管出战斗力、关爱出凝聚力的良好氛围;三是把激励和约束、容错和纠错相结合,激发工作活力,让人才放下包袱,主动作为“不躺平”。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关心关爱、排忧解难,彰显组织柔性与温度,激励担当作为、踔厉奋发,确保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三、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导向

发挥组织能力。国有企业的发展建设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国企各基层组织是党内嵌在国企战壕里的战斗堡垒,国企全体党员是党在国企全部工作战斗力的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最根本的就是把国企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紧紧地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永远跟党走。二十大报告中“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更加坚定的明确了党的基层组织在党和国家事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保障了党的全面领导,又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强化制度遵循。一是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主题党日学习教育制度和国有企业“三重一大”等制度,让组织制度发挥不可替代的领航、监督作用;二是通过组织制度建设,指导和完善国企各项经营和管理制度建设,树立规矩意识,大局意识,规范国企行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通过组织制度落实,找准规则路径不乱跑、不抢跑、不慢跑,消除国企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隐患,始终清醒国企发展的主攻方向、目标任务和角色定位,确保国企发展建设不转向、不偏航。

建强战斗堡垒。不断创新党组织活动的方式和载体,把党建对国企发展战略、日常管理、激励机制、文化建设等全方位领航的绝对优势,转化为党领导新时代国企发展的最强优势。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依托国有企业特有、独有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核心文化,聚焦目标、凝聚人心,助推基层党支部建设。企业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在于“领头羊”,作为基层党组织,在发挥好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心聚力、促进和谐作用的同时,还要领好队伍带好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坚硬如铁的战斗堡垒。

四、以全面依法治企为保障

深刻领会依法治企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企,不仅是依法治国在经济领域内的贯彻执行和具体体现,更是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现路径。国有企业行业多元化,从大国重器到民生经济,遍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在那些法纪观念淡薄、个人利益熏心的人看来国企恰似一块肥肉。靠企吃企、浑水摸鱼、经不起诱惑、啖以重利、铤而走险、被“围猎”和甘被“围猎”的风险尤为突显,依法治企、从严治企治在必行、刻不容缓。

紧抓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健全党建责任制链条。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国有企业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坚定不移地以全面从严治党,牵引全面依法治企,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党风廉政建设,刀刃向内,以“慢不得”的时代感、“贪不起”的责任感、“坐不住”的危机感警示自我;二是细化责任任务清单。设底线、划红线,构建明责履职、考责问责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基层党组织书记总抓和抓总,层层传导压力,把守土有责、问责必严的鲜明导向传递下去;三是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确定重点课题,把党务和业务高度融合,以党建思想为引领,破解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既算经济账,又算政治账。

全方位开启依法治企“防火墙”、建立“桥头堡”。一是强化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激发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加强经常性党纪法纪教育,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确保国企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把落实法治思维作为硬核支撑,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提升治企能力。把培养合规文化作为力量之源,凝聚法治共识、形成法治自觉。把风险防范化解为成事之基,确保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三是坚守“三重一大”议事决事原则,不打擦边球,不钻管理的漏洞,扎紧清正廉洁的笼子,筑牢拒腐防变的栅栏,让“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警钟长鸣。时刻牢记,全面从严治企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强做大做优国有企业的“紧箍咒”、也是“护身符”。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建强人才队伍为首要、以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导向、以全面依法治企为保障,是国有企业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融通集团  田文举

责任编辑:王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