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太山庙乡壮大“撒豆成金”产业
3月7日,南召县太山庙乡刘村村农民张金广夫妇,正在家里剥花生果,他们为今年的花生备播做准备。竹篮子里一粒粒花生种子匀称饱满,泛着淡淡的红光。张金广说,选花生种子,不管种多少亩地,必须手剥花生果,这样得到的种子发芽率几乎百分之百。如用机剥花生米做种子,易损坏胚芽,影响出芽率。所以,多少年以来花生种子都是用手剥出来的。另外,现在播种都是用机械播种,选花生种子要大小匀称,
个头过大的种子易堵耧眼,影响播种;个头小的,发出的芽不强壮。种花生面积大的户,一般在春节前农闲时就开始剥种子。有的农户需要种子量大,就找别人播。播一麻袋花生果,劳动者可挣60到80元。干这活的一般都是留守妇女或老人。
去年,张金广家种了30亩花生,去年花生行情好,他家一亩地收入3000多元。本以为像张金光这样的种植户就是种植大户了。谁知张金广说,像他这样的和比他种的多的农户,在刘村村多着哩,不足为奇。
南召县太山庙乡位于南阳市的北部,全乡共19个行政村。与S231公路平行的口子河把太山庙乡一分为二,河东7个行政村,河西12个行政村。河西的12个村耕地、荒坡地以沙性为主,适宜种植花生。上世纪90年代。太山庙乡大力发展花生种植,成为南召县花生主产区,花生也成为太山庙乡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政府鼓励农民流转土地,连片种植,集约化发展。各村涌现出了一批花生种植大户,种植花生也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下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明春,流转土地50亩,用于发展花生种植,不但很快脱了贫,还成为全乡的致富标兵。
为壮大支柱产业,太山庙乡推行“三化”措施:种子优良化。推广种植产量高、品质好的花生品种;播种、收获机械化,提高种植、收获速度,这样能抢墒种植。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抢收,花生能卖高价,能大幅提高亩产经济价值。施肥配方化,乡农机部门每年春耕备播前化验土壤,给土地开施肥“处方”,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投入成本,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支柱产业的壮大,带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花生产业也成为太山庙乡的一张农业名片。目前,太山庙乡花生种植已达一万亩以上。小花生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豆子”。
种植花生面积大的下店村党支部书记周玉飞说,太山庙乡花生种植业的壮大,县乡农业部门出了力,每年的土壤测量、病虫害的预防,每个生产环节,农业部门都走在了前面,极大地助力了花生生产。
花生种植业的壮大,在带富种植户的同时,也带富了一批产业链中的农民。太山庙乡兴隆村农民张大帅,早些年就抓住商机,在太山庙街设立了农资商店。他转变经营观念,变在店里等客户为在村设点、送货上门,种前赊销,售后要账的方法。生意很是红火。张大帅说,近几年,他与种植大户交朋友。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已拥有一批固定客户,稳稳的占领了一部分市场。
无独有偶。太山庙乡罗沟村农民郭延明是太山庙乡众多收购、加工花生米的商户之一。他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开始收购加工花生米,一直到来年的谷雨前后。收购期间,他和儿子一起开着车走村入户收购花生果,到家后给花生脱壳,然后把花生米送到10公里外的皇路店镇花生米市场,销往全国各地。为加工花生米,他家常常到南阳市的西峡县、淅川县和平顶山市鲁山县、叶县等地收购花生果。他每年收购花生果80多万斤。
花生全身都是宝。花生秧可做饲料,每到收花生季节,就人从事脱离花生果的生意,农户把从地里收获的花生棵送到本村的花生场里,脱离花生,秧子归加工者所有,农户免付加工费。花生米作为主产品销售全国各地,花生壳又名花生糠,可做饲料、燃料等。为增加农民收入,太山庙乡引进企业,在罗沟村开办了花生糠加工厂,变废为宝,把以往无人问津的花生糠加工成高效燃料,销往全国各地。(徐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