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主题教育 > 教育实践 >

河南工业大学党史学习红英实践纪实:探访先辈故居,唤醒红色基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百周年,在此背景下,7月10日到7月13日,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红英队来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伟大的李富春同志以及众多伟大的革命先辈的诞生地:长沙来探寻先辈们所留下的伟大红色足迹。
 
实践第三站:李富春故居
 
7月12日,党史学习教育红英队成员来到了伟大的人民公仆李富春同志的故居。队员们先是学习了李富春同志的生平简介,2021年正是李富春同志诞辰121周年,李富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和组织者之一,他将他的一生都完全奉献给了党和人民,诗人赵朴初为他提的诗句“岁寒松与柏,忠贞照千古”正是对他一生品格的真实写照。
 
故居由江泽民主席题写馆名,院子里还立了一尊李富春半身雕像,一楼是李富春同志出售扇子的店铺。而后队员们参观了故居的内部,一张木床和几件简陋的木质家具与当时的普通人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李富春同志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队员们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李富春同志的生平与突出贡献,既有图片也有许多的实物,纪念馆的讲解员每次都会骄傲的讲出李富春同志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对祖国和人们所做出的贡献。
 
原屋虽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但于1993年在原址重建,不仅恢复了当时的原状,而且还将其在北京中南海办公室的场景也复原过来,并于1995年作为故居纪念馆、湖南红色精神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大火所能毁掉的只是物品,毁不掉的是李富春同志那为党和人民奉献的那份红色精神,这份红色精神是值得所有人学习与传承的。
 
实践第四站: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
 
7月13日,党史学习教育红英队成员来到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彰显爱国主义与勇于投身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的圣地,是一个伴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脚步的历史见证。
 
队员们首先来到陈列馆,陈列馆陈列了许多历史文献及部分影视资料,清晰的记录了新民学会的成长过程,包括毛主席青年时的铮铮誓言和对当时湖南的各界仁人志士救国救民英勇行为的记载,展示了新民学会创立和发展及最后解散的历史及新民学会对促进中国进步所起的作用。望着栩栩如生的浮雕、充满年代感的油画和一件件有岁月痕迹的历史文物,队员们置身于这革命气息浓厚的场所,仿佛当年一批批仁人志士慷慨激昂大谈救国救民之道的场景又一次浮现出来。老一辈革命先烈考虑的不是如何追求功名利禄,不是自己私人的前途,而是探寻未来中国的出路。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在为那个共同的目标——为创建崭新的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队员走入蔡和森故居,手拂过那些古老的家具,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的艰苦环境。屋子里仍整齐地摆放着当时蔡家用来舂米、淘米、量米的一些农具,还有蓑衣,书桌上仅存的一盏煤油灯仿佛是在诉说着和森当年的努力。尽管那张课桌已经在岁月的风霜中变得破旧不不堪,但是见证的却是那段不平凡的时光。卧室的床也很简陋。客厅不算很大,可却是当时毛、蔡等人开会的地方——新民学会也是在那里成立。即使是在那么简陋的环境下,即使那片地区曾经很荒芜,即使有过生活上的困难,先人们对于革命的热情却从未衰减过。房后一片菜园,据说是毛、蔡等在这里种菜。中国革命白手起家,先贤志士艰苦朴素、敢为善进,身无分文忧天下,可叹可敬!如今,在新民学会旧址前的石牌坊上,镌刻着蔡畅题写的“新民学会建党先声,毛蔡寄庐流芳千古。”这是对新民学会历史地位的精确概括。

故人已经远去,但人们现在能做的不能只是缅怀和敬仰,人们应当以他们为楷模,学习他们苦中作乐的高尚态度与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理想的无上品质。
   
先烈们所住的故居、所使用的器具也许在有一天会腐朽,但他们的红色精神却永远不灭。党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在百年的风风雨雨中茁壮成长,党已经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党了,而我们的国也已成为强大的国。当代大学生出生在这一片红色土地上,出生时身体里便有了红色基因,一定要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忘先烈们的精神,为党和祖国的建设贡献继续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