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党建速览 > 走基层 >

罗山县子路镇兴津农机合作社信息化社会化服务带农奔小康

酷暑盛夏,骄阳似火。7月31日上午,子路兴津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陈贵权来到灵山科技小院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负责人传授致富经。


 
2009年,在党的好政策下,兴津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5000余亩,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产业+农户+电商”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合作社大胆实践,把先进实用的农业机械和与之需要的农艺技术有机结合,让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探索了一条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农户也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劳动的好处有,不种地有租金,参加劳动有薪水,土地入股有股金,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农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的思路,陈贵权是位种田“老把式”,种地之前每次都核算下成本,从没亏损过,说到紫云英带来的收益,陈贵权向学员们算了算经济账:"我们合作社去年种植2000多亩紫云英,一亩地能收获100多斤紫云英种子,按照目前8元一斤的行情,去掉成本,我们一亩地能净赚700多元。"
 
雁阵飞行,头雁最关键,陈贵权是信阳市人大代表,还是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全国一线农机土专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农业强国”,而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强国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90台套,天上飞的无人机,田里跑的智能播种机,尽显科技范,服务范围覆盖周边近2.5万亩。
 
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生产难题。原先我们这块种植零散,机械作业难度大,且农机具服务从业者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低,服务组织因缺乏客观依据合理调配机具,导致社会化服务能力大打折扣,小农户用机困难,依托合作社组建农机直通车平台,微信群有农户100多人,信息互通,让农户有机可用。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最终要靠发展特色产业作支撑。改种后的“稻虾共作”稻米、弱筋小麦、油菜、紫云英发展空间由此豁然开朗,利用冬日闲田扩种油菜,今年光紫云英就种植3200亩、小麦1500亩、油菜600余亩,轮翻耕作,人闲田不闲,更为集约利用耕地、增加农民收入蹚出路子,把合作社作为市、县农机、农业技术部门的示范基地,依靠市、县农技人员作后盾,围绕水稻、小麦、油菜、紫云英进行科学种植。
用服务化手段帮助农户增收。水稻育插秧、小麦、油菜、紫云英机械化收割成功后,合作社致富不忘乡邻,积极开展宣传引导。在身边总跟着一群人,他们来自周边乡邻,正绕有兴致地听我讲解育秧种植技木和管理注意事项,与农户开展面地面的算帐对比,分析比较效益,提高乡邻种植粮的积极性。根据乡邻需求,积极为周边群众提供稻谷种子和优质肥料,极大地激发周边群众种植粮食的热情。
 
陈贵权向周边乡邻示范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县农技人员利用其示范基地做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与合作社共同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周边乡邻对软盘育秧和机械插秧等新技术新工艺的认识,同时组织邻近脱贫户到育秧工厂和机插秧现场实地观摩,增强感性认识。基本实现“春签一张单,夏收一仓粮”。目前合作社新建的工厂育秧和机插秧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机械化育秧,机械插秧、土壤配方施肥、生物除草等农业生产新技术,新经验、新工艺,从施肥、整地、播种、施药、收割、运输全部实行机械化。
 
合作带动,提升农机服务水平。陈贵权致富不忘乡邻,有序组织水稻机插秧、机耕、机收服务跨村、跨镇、跨区作业,提高插秧机等机具使用效率。在春耕生产中与县农业部门共同组织多台耕整机、旋耕机投入春耕生产,由于速度快、收费低,颇受周边乡邻的欢迎,机耕每亩只需80元左右。同时,使用机耕为春耕生产赢得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又解决当前劳力、畜力等不足的困难,还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积极推动保姆式农机作业服务的发展,辐射周边乡邻种粮土地12000亩,形成了万亩高产种植区域,并带动困难群众增收,留守的村民,大多数年老体弱,缺文化、缺技术,陈贵权让他们足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付给周边群众务工工资约几十万元,增加农户收入。
 
每年,承担子路村、朱湾村插秧水费、电费用累计10余万元,通过产业帮扶,到户增收,入股分红,目前扶贫资金全部按合同履行到位,带动周边朱湾村、黎楼村、子路村脱贫户172户461人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杨军 黄崇群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