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党建速览 > 走基层 >

南召辛振清: 明天更美好

河南党建网(通讯员徐 培)7月18日上午,走进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乡张沟村脱贫户辛振清的农家小院里,院子周围绿树成荫,给人一丝凉意。50多岁的辛振清正在侍弄蜂箱里的蜜蜂。
 
“没见过这样小的蜜蜂吧,我家的蜜蜂与众不同。”辛振清边忙碌着边说。
 
仔细看看,他家的蜜蜂就是与众不同,个头与常见的蜜蜂小了三分之一。
 
“这是野蜂,个头小,蜂蜜贵”。辛振清打开了话匣子。
 
“前年我无意间见家里烂房子砖墙缝里不断有野蜂,出出进进,我扒了砖墙,收了蜂蜜,又收了蜂王。蜂王驯化家养,今年已发展到20箱,你看看,院子周围都是这样的蜂箱。这几年光景好了,我家的生活比蜜甜了”。说着这话,辛振清充满了自豪。
 
“唉,早些年俺家的光景可不是这样,我是从上访户、贫困户、脱贫户一步一步迈向小康路的”。提起过去,辛振清仿佛看到了自己生活的艰辛。
 
辛振清家是典型的返迁户。上世纪60年代,因国家修建鸭河口水库,政府动员鸭河口水库上游农户迁往桐柏县,他家迁到现在的桐柏县回龙镇。因不适应当地生活习惯,他家又返迁回张沟村。这样一来,在返迁中,辛振清家虽然户口迁回来,但没有分到耕地。民以食为天,以地为本,在那个离了土地不能活的年代,辛振清家的艰辛可想而知,在他的心目中,父母一直都在为子女的吃穿而愁,一年四季吃的都是“商品粮”,(掏钱买粮吃)。
 
1991年,饱受无地可种无粮可吃之苦的辛振清终于看到了一线生机,那年,他与太山庙乡相邻的皇路店镇的刁家姑娘结婚。
 
“那时我想,我没有责任田,家属在娘家有责任田,我也过过种田瘾,或者把我户口也迁到皇路店,将来后代也有田可种”。辛振清说出了几十年前的想法。
 
“谁知道,结果出乎预料,我从此走上了上访之路”。
 
事实犹如当头一棒,打得辛振清晕头转向。原来其妻子娘家所在的组有个规矩,外嫁的姑娘无论户口是否迁出,一律收回责任田。本组不接受婚迁户(男方)户口;嫁入的姑娘不管是否迁入户口,一律分责任田”。
 
村组的土政策怎能与国家法律相矛盾?为了妻子的耕地,辛振清走上了上访之路。
 
“上访多年,打官司多场,打赢了官司,仍没要回应有的耕地,执行难”。想起当时的情景,辛振清至今仍感到无奈。他家的生活条件开始从他家评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开始好转。
 
无持续的经济收入,供养三个学生,一家五口人,沉重的生活负担压得辛振清刁金芳夫妇喘不过气来。
 
“那些年光景真难过,没房子,花几千块钱买了邻居几间烂房子住,没钱供仨娃上学,我就买辆三轮车给人家拉货挣钱,风里来雨里去,真是受尽了苦,若不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俺家的日子都不可想象,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把苦日子熬到头”。辛振清说。
 
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在张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评选中,辛振清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党的扶贫政策,犹如春风,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
 
“评上贫困户后,首先解决了住房问题,娃儿上学享受了教育补贴政策,我家的负担减轻了,心情也开朗了”。其妻子刁金芳说
 
评上贫困户后,辛振清家先后享受到了易地搬迁、到户增收、教育补贴、医疗补贴等政策,2017年他家拆除了烂瓦房,搬进了政府统一建造的小别墅。
 
“负担减轻了,心情好了,干活有劲头了,搬到搬迁点后,妻子也能在扶贫车间挣钱了。2017年,我家如期脱了贫。
 
2017年,辛振清家脱贫后,辛振清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辛振清一家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这几年,我在张沟村每年流转20多亩土地,过把种地瘾。今年咋样?今年我流转了20亩花生地,5亩玉米地,地里活儿都是自己干,自己给自己打工,这样降低种田成本,一年下来,收入几万块钱不成问题。平时我还干我的老本行,开着三轮车搞运输,我家的收入主要还是靠娃们”。
 
说起三个儿子,辛振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大儿子辛明旭技校毕业后,在江苏一家公司上班,年薪10万元左右。
 
二儿子辛明亮,四年前大学毕业后在江苏一家快递公司上班,年薪十多万元。
 
“三儿子辛政,在开封市上大学,他上学,我都没操啥心,娃们自己知道努力,他上这几年,就第一年家里花了钱,第二年,他就开始自给自足,有助学金、奖学金,他打工挣钱,自己供自己,我的负担减轻不少”。说起三个儿子,辛振清似乎对小儿子辛政更加宠爱。
 
当话题又扯到养蜂上,辛振清说:“不要小看这几十箱蜂,养一箱蜂相当种一亩花生的收入。咱这是野蜂蜜,一箱蜂一年收一次蜜,一箱蜂年产12到15斤蜜,一斤蜂胶200多元,一斤蜜100多元,这两年一到收蜂蜜时,都被上门客户抢购而空,你说现在俺家的日子咋样?”
 
“近几年,金蝉在市场上很火,去年,我种了几分地,如果效益好,这两年我再流转10几亩林地,种金蝉。”辛振清说出了自己的发展规划。
 
 
 

责任编辑:朱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