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马街书会:大雪天,听一曲七百年的传唱
2024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三,河南宝丰马街书会穿过正月十一、十二两天的纷纷扬扬的大雪,迎来了正月十三马街书会正会的日子。
当天,雨雪已停,冰雪未融,山野上处处是银装素裹。通往马街书会的一条条道路,载着艺人的梦想,带着群众期待,如无数条彩带,飘舞在冰雕玉砌的大地上。
马街书会上彩球高悬,河洛大鼓、京韵大鼓、山东琴书、四川清音、苏州评弹、扬州清音、东北二人转等数十个曲种表演场地,人涌如潮。十人八人聚一堆儿,三百五百围一场儿,一堆儿连着一堆儿,一场儿接着一场儿。这边说唱者,有板有眼,字正腔圆,如行云流水;那边说唱者,大吼一声,直刺苍穹,如晴天霹雳。这边听唱者,如痴如醉,掌声如雷;那边听唱者,目不转睛,喝彩不断。连台好戏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马街书会,俗称“十三马街会”,位于宝丰县城南5公里,有700多年历史。每逢正月十三前,来自全国各地的说唱艺人,便负鼓携琴,涌向马街村周边的村落,在马街书会艺人之家落脚。
记者在马街村张满堂的艺人之家看到,院内灯笼高挂,人头攒动,室内琴弦悠悠,简板声声,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咦!李老师回来了,赶紧坐!”说着,正在交流的艺人们慌忙站起身。
“那么远,下着雪,我还以为您不来了!”张满堂惊喜地说。
“这是我们艺人的聚会,说啥也要来!”来自南阳邓州市74岁的艺人李建华说。
“是的,要是不来,心里空落落的!这里就是我们说唱艺人的家,这是我们的根和魂!”来自河南鲁山县的艺人冯国说。
“听说,著名评、鼓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老师已经来了!”
“是哩,是哩!”张满堂说,目前,来自各省的100名艺人已在这里落脚。
在张满堂会客厅西的住宿间,提前赶到的艺人们,有的在铺床褥,有的围坐在一起交流,说到兴奋处,便操起简板、坠胡开始表演起来。看到这熟悉的面孔,温馨的一幕幕,李建华顿觉浑身暖乎乎的,在张满堂家东厢房的厨房里,厨师们正在为大家准备晚菜。夜幕降临,随着“开饭喽!开饭喽!”清亮的喊声,艺人们纷纷陆续走出住宿间。
在这里,没有豪华的食宿条件,但大家相聚无拘无束,亲如一家。如今,像张满堂家这样大型的艺人之家,在马街书会周边村落就有9处。他们常年免费为艺人提供食宿。为支持他们的接待工作,政府提前为艺人之家送来了食材等。
近年来,马街书会被列入“中国十大民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宝丰县被设立为国家级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年年岁岁,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传统长篇大书等精彩节目,乘着电波,飞向了神州大地,落入了千家万户,催开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今年正月十一、十二,虽下起了大雪,但2024年中国宝丰马街书会第六届长篇优秀传统大书擂台赛,第十九届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活动,仍在瑞雪纷飞中如期进行。接连几天,宝丰县的交警、交通、通讯、医疗、应急等部门的同志,以及志愿者顶风冒雪坚守在工作一线,为马街书会保驾护航。
记者在马街书会现场看到,坐东朝西的两台大戏,锣鼓阵阵,舞台下的观众摩肩接踵,欢呼不断;书会东北角的刘兰芳艺术馆前的舞台上,著名评、鼓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正在表演东北大鼓《龙行盛世唱宝丰》、评书《祝您幸福康宁》 ,台下掌声如雷;在民间艺人说唱区,河南坠子,快板,三弦书,安徽琴书、评书等传统曲种节目纷纷亮相,为大家带来一场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
一名年逾花甲的老者说:“我从小就赶马街书会,今年的马街书会虽然前两天下了雪,但各种表演仍是没有间断,真过瘾,这多亏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使我们老百姓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
在马街书会上,群众不仅欣赏到了来自天南地北,南腔北调的曲艺表演,还在马街书会的中国曲艺交易中心南广场赶非遗大集。非遗大集上传统的宝丰酒、翟集醋、糖画,生活用品虎头鞋、观赏的汝瓷、桃核雕刻,供玩赏的魔术道具、琉璃不兑儿等各种非遗产品。这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爱不释手,流连忘返,忍不住去购买玩赏存放。非遗大集给大家带来一场“看得见、尝得到、摸得着、可带走”的非遗精品。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办好马街书会,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马街书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社会进步,让这一文化瑰宝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日子。”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申红霞说。(郭明远 郭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