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龙区下好人才“先手棋” 筑牢发展新高地 为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洛龙区坚持实施人才优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好人才工作“先手棋”,筑牢发展新高地,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集众智汇众力。洛龙区人才工作连续多年在洛阳市城市区排名前列。
一、科学规划聚才,形成人才强磁场。
突出需求导向,科学谋划布局,形成人才、项目、产业共生共荣的“场效应”。一是注重人才引进与经济发展的衔接性。将引才工作放进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中统筹考虑,瞄准发展方向,建立战略人才数据库和“预警”机制,通过“科研与产业、产业与创新、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融合,完善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科学制定急需紧缺人才发展布局和引进计划。二是突出人才队伍与产业转型的匹配度。坚持以项目聚人才育人才,以人才带项目引项目,调研产业发展需要,摸清人才队伍现状,聚焦补齐人才短板,汇总发布人才需求;每年组织辖区近百家企业参加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各类招聘活动10余场,线上线下同步引才,累计签约成功紧缺型人才130余人。三是强调人才荟萃与产业集聚的协同性。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及大数据等重点产业,依托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和洛龙高新区产业集群优势,先后引进60余家高层次人才科研团队、5家市“河洛英才计划”支持团队,汇集人才资源助推产业集聚、项目研发。
二、创新形式引才,搭建人才大舞台。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搭建人才创业平台,让各类人才干事有机会、创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一是优化制度供给。研究出台《关于实施“洛龙英才计划”加快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办法》《洛龙区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建立“洛龙英才计划”专项资金常态化兑现推进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和项目做到应报尽报、应享尽享,累计兑现人才专项奖补资金1300余万元,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二是借力高校资源。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合作发展机制,协助企业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校建立常态化人才引培机制,建成河科大云计算与信息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景安大数据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打造一批自主创业“孵化器”、科技创新“实验室”,实现人才链、创新链、发展链的有效衔接。三是广开渠道引才。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人才招聘、专题论坛等多种形式,开展“招商引才”“项目引才”“平台引才”“以才引才”,注重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带动效应,加快招才引智提质扩容。近年来,全区累计引进硕士以上学历及中高技能人才1240名,其他各类产业人才2.4万余人。
三、多种方式育才,涵养人才生态圈。
用心培育人才,精心选树人才。一是完善人才培训。设立“洛龙区高层次人才培训暨创新孵化基地”,推进实施“百名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乡土人才振兴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采取特邀名师、现场教学、联合办班、外出学习等形式,灵活组织人才普训与特训,开阔人才视野,提升创业素能。二是注重人才选育。依据人才专业工作水平、取得成果和持续发展空间作为评价标准,广泛从各行业挑选“能人巧匠”,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才申报各级人才奖励项目,先后推选出在届的省级优秀专家2名、市级优秀专家5名,选拔出区级第九批优秀专家34名。三是树立人才标杆。关注人才成长,加强先进选树,倡导比学风气,激发人才活力,累计培育出“中原学者”严大洲,“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万烨、崔国士,“中原大工匠”李学武,“全国技术能手”张浩、崔永杰等一大批本土高层次人才,促进了人才发展、百花争荣。
四、优化环境留才,打造人才服务链。坚持对各类人才(团队)和辖区企业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暖心服务激发创业热情。一是加强政策宣传。以“贴心服务、给力双创”为主题,印发《人才工作文件汇编》,深入开展“送政策进企业”调研,注重收集听取各类人才意见建议,瞄准问题需求“关键靶心”,解决好人才在交通出行、医疗保健、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方面实际问题,办好人才服务“关键小事”。二是便利人才交流。专门设立“洛龙组工”微网站人才板块,建立“与人才同行 助洛龙腾飞”微信交流群,组织各类优秀人才见面交流,推动人才服务与时俱进,用良好的氛围凝聚人才,使人才创业有同伴,生活不孤单。三是优化人才服务。组织全区性的人才信息普查,完善人才数据库,摸清人才“家底”,增强服务针对性;设立人才工作服务站,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明确高层次人才团队“首席服务官”,主动与人才交朋友,加强思想沟通,注重情感交流;用优质的服务留住人才,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