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时代先锋 > 先锋模范 >

愿效黄牛为民耕——记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厂

河南党建新闻网讯(李峰也许,岁月会改变人生,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无私、奉献,将跨越时空,成为人们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信念、人格、魅力、情操、精神,使人们为之震撼。

他就是周口市太康县高贤乡汪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厂。他愿效黄牛为民耕,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谱写了一曲激情澎湃、自强不息、锐意向上、催人奋进的人生赞歌!

为民服务孺子牛

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陈国厂,他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男儿。1995年陈国厂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城市舒适宽松的工作环境,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当一名乡村医生,在农村他随着伯父行医看病,为民服务已经度过了20多个春秋。

多年来,作为农村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他一生追求的不是财富、金钱、地位,而是追求的是以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的:“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追求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扶贫事业。正是这种信念指引着他不卑不亢,一路爬坡过坎,不放弃、不动摇、攻坚克难,并一直在党的光辉指导下、一步步脚踏实地前行,尽自己的一份力,为乡里乡亲做点事。

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在一些人眼里觉得他痴了、傻了,逞能;可是做公益大家越说他好,他就越有劲做公益,但对自己的家庭很抠门。如今他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电冰箱、洗衣机、避暑用的是电风扇,几间平房因年久失修房顶漏雨而致使室内墙壁出现多处发霉的痕迹。有人看他的笑话,问他这一辈子挣了那么多钱都做了公益,本来可以开宝马、住洋房,到现在过的家庭没有盖房,城里没有买房;也有人说他把一生的积蓄都奉献给了不能给他回报的人,他不后悔吗?图类啥?

在家庭与事业的天秤上,陈国厂把事业的砝码放得太重了,天秤发生了严重的倾斜。

2003年,非典疫情席卷全国,当时听医学界专家说,大白萝卜有抗击非典的作用,他把自家种植的25万多斤的大白萝卜(市场价约为30万元)无偿捐献出,用于帮助人民群众抗击非典,他的妻子刘瑞芝也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几间旧房急需修缮或重建、孩子上学都要花钱而不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加上村里一些冷嘲热讽不时的传进他妻子刘瑞芝的耳朵里,一向心地善良的刘瑞芝,用最美丽的年华陪伴了他十多个春秋,默默无闻的生儿育女,在田间劳作,吃苦耐劳,踏实能干,是一位贤妻良母,他跟妻子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其乐融融,是个温馨的家;但是,村里的风言风语,不三不四的舆论,压断了他妻子刘瑞芝的最后一根救命的底线,在一个无眠的夜晚,他的妻子刘瑞芝和他大吵一架,并以喝农药这种极端的方式自杀,经抢救无效永远的离开了他。平时执着、较真、倔强的他,眼里涌出悲痛的泪水,立即陷入痛苦之中,心里内疚,惴惴不安,难以平静。这沉痛的打击致使他吃不消,经常失眠而受尽煎熬。他妻子去世后,他看着年幼的孩子失去了母亲,岳父岳母失去了女儿的痛苦,他的内心是五味杂陈。这正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也难言!

然而,处逆境而不气馁、刚毅好强的男儿性格激励着他参与扶贫事业,多年来,他个人出钱为村民修路、架桥、修缮学校。在行医看病过程中,发现村内一些年龄偏大身患各种疾病的孤寡老人,他们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缺乏照料,安全缺乏保障。他认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要牢记宗旨,践行初心,担当为民,照顾他们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更是担当的使命。

2004年,他腾出自家的诊所的四间房子,作为扶贫帮困的重要载体,集中供养这些失能、半失能、无子女赡养的孤寡老人,让他们饿了有饭吃,衣服脏了有人洗,病了有人管,并为他们养老送终。目前,他首创的居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养老模式,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创新发展拓荒牛

思想敏锐、有开拓精神的陈国厂,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和党的富民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争当弄潮儿,他披荆斩棘,高歌猛进,积极探索农村养老发展模式,走创新发展之路。

2013年,陈国厂多方筹集资金,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建起了养猪场,为的是能够赚更多的钱,做更大的扶贫公益事业,由于当时不懂得土地使用政策,工程刚刚过半,就被县土管局执法大队叫停,钱全部打了水漂。

陈国厂处于困境,一生中没有经过这么大事情的他,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当时像闯祸的孩子一样,一下子就晕头转向崩溃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好?走投无路的他,最后硬着头皮找到了时任高贤乡党委书记李凤杰同志,他开诚布公,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将他创办养猪场的想法、困难,跟李书记一五一十的说了。李凤杰书记听完他的讲述,先是给他讲了国家土地使用政策,然后表示要支持他办养猪场。后来,李凤杰书记帮他从邻村租了30亩土地建养猪场,土地租赁费用前五年由乡政府给他承担,鼓励他重新站了起来,他心存感激,感恩党和政府。

脱贫攻坚以来,他以经营的猪场为依托,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先后与太康县高贤乡刘寺岗村,龙曲镇的牌坊村、张山、龙西、可杨、冯洼、丁庄、李寨8个行政村贫困户结为帮扶对象。近几年来,他累积帮扶对象达552户,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养殖规模,手拉手构成帮扶致富链,辐射到了周边乡镇,养殖收益突破了1亿多元,带动2400多人脱贫致富。

60多岁的侯发全是刘寺村村民,妻子常年身体不好,2014年,大儿子因病身亡,撇下几个年幼的孩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在乡村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侯发全从养猪场领到两头母猪,经过精心饲养,两头母猪当年就产下了四十多头猪仔,卖了4万多元,当年实现了稳定脱贫。

太康县是一个贫困县,高贤乡又是一个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的乡镇,既没有敬老院,也没有失能、半失能的特困老年抚养中心,中央鼓励、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让老人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能够开心过好生活。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要看老人幸福不幸福。”陈国厂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养老的殷殷嘱托,更加坚定了他做养老公益事业的决心。

2017年10月,陈国厂利用养猪赚来的600多万元钱,新建一所弱势群体救助院,内设四个集中供养区,设置床位200张,内设电梯、卫生间、图书馆、文艺活动室、老年病诊疗室、老年康复训练室、老年心理疏导等科室。房间内有电视机、空调、视频对话系统、视频定位系统、中心供养系统、可视呼叫系统等高科技配置。为助力脱贫攻坚,让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生活缺乏照料、安全缺乏保障、失能缺乏护理的特困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靠,真正实现了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

2018年4月,陈国厂依然将投资600多万建起来的弱势群体救助院,无偿捐给了当地政府,供周边高贤、龙曲、王集、转楼、杨庙等五个乡镇200名失能、半失能、无子女赡养的农村特困孤寡老人集中供养使用,与政府携手为最困难人群兜住了底,实现了兜底脱贫。

“夕朝无限好,萱草晚来香。”为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秩序,为老人提供规范化医疗护理服务,让老人过得安心、舒心。老人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偏瘫后遗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能得到规范管理。为老人建立病历档案,实现治疗、追踪、随访、康复一条龙服务,为老人慢性病治疗与管理带来极大便利。托养中心安排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针对老人突发疾病进行及时救治,及时掌握病人病情。对没有救治条件的病人,及时转送大医院进行救治。残疾人刘振玉说:“之前在家的时候,生活没有保障,身患多种疾病,走路无力迟缓,每步只走四指多;自从来到院里以后,陈院长给我检查身体,找到病因,经过多次治疗、理疗,现在身体也好了!”

为了让救助院里性情孤独不合群,心理寂寞不与人交往的孤寡老人融入了大家庭,确非易事,他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志智双扶”上,加上他们大多数文化低、没有成家或中间丧偶丧子的人,孤独生活惯了,融入大家庭一时难以适应,陈国厂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在“情”上下功夫,让老人在养老院里感觉到有儿女的关心照顾。为给五保老人营造家庭氛围,陈国厂将老人们分为若干个家庭,按照6人一个家庭,选出一个家长,然后派一名工作人员做管家,家长和管家各尽其责,负责管理老人的财务和社会关系,及时了解老人情绪和心理变化,掌握老人健康状况,照顾老人日常起居吃饭,荤素搭配,节日有酒宴,生日有庆贺;文化娱乐方面,一、三、五放电影,二、四、六自娱自乐,老人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为让老人们在集体生活中找到乐趣,他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积极创新让老人们实现自治,成立了院民自治管理委员会,有德高望重的院民担任院自办主任、副主任、队长、家长,让老人在自治中实现自我价值,在集体生活中找到自我,参与院内日常管理,处理老人之间发生的矛盾,了解老人的需求和愿望,同时带领组织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满足老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让他们各显其能,大大增强了老人的团队意识,增进了感情,培养和挖掘了老人的兴趣和爱好,职责分别为:贯彻落实院内方针政策,每月评一次,每月评出10位表现好的院民给予奖励,表现差的进行批评教育,通过奖惩激励机制,使老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得到了良好循环,为该院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院民达到了以院为家、以院为荣的良好风气。

他们围坐在一起拉二胡、唱戏曲、打快板,笑声阵阵,争着夸赞自己过上了“好日子”。

为了让老人在社会面前有存在感,不让他们有失落感,他组织全院能治理的老人,积极发展院办经济,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动生产活动。2018年6月份投入运营了老年生活超市,由院民刘振玉副主任运营管理,月实现利润3000多元;有徐秀忠副主任运营管理8亩蔬菜,除自供自给外,蔬菜每年盈利4万多元;引进襄城县桥柿园浆豆腐制作工艺,豆腐销往16个乡镇,月实现利润3万多元。劳动生产管理,以毛泽东时代生产队组为单位管理机制,这些劳动所得实行了工分制,按劳分配,他把能自理老人分成了4个生产队,参加生产劳动,一生务农的老人们,在养老院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找到了当“家长”,当“生产队长”的感觉,他们比、学、赶、超劲头十足,每天出工种菜干活,记工分,每月评先争优,工分多零花钱就多。外号酒疯子的张中新,在没有来院之前,整天在镇上借酒消愁,蓬头垢面,悲观厌世,乱打乱骂,乱扔乱吐,入院后不久,不仅戒了酒,每天挥着手里的小羊鞭,哼着小曲热心的养着一群羊,这位患过中风的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感谢院长陈国厂。”

打了一辈子光棍的李泽志,在74岁时结婚了,婚礼在太康县高贤乡医疗护理型养老院举行,这里是李泽志的“家”,女方是与他同岁、同院的陈玉真。

李泽志醉了,不停地喊着陈国厂的名字说,说要给陈国厂鞠躬、敬酒。陈国厂接过了李泽志老两口的酒,情不自禁地说道:“大爷大娘们,看着你们高兴,我陈国厂这辈子都高兴啊!”说罢一饮而尽。

2018年6月,孤寡老人周玉钦91岁突发心脏病,去世的时候是深夜2点,陈国厂和护理工作人员帮老人把寿衣穿好,已经天亮了。陈国厂说:“以前他从来没有为死人洗脸、擦拭身体和穿寿衣这种事情,当第一次做这种事情的时候,不但没有害怕,还不觉得脏污,因为他已经把老人当作亲人了。”这些逝去的老人们,都是陈国厂与护理人员为他们端屎倒尿中走完了最后一生;这些老人在临终前,有的念叨着陈国厂的名字,有的握着陈国厂的手,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脱贫攻坚以来,陈国厂为48位孤寡老人送了终、尽了孝。

陈国厂的儿子陈恒大学毕业时,叫陈国厂给他买房在郑州发展,当时陈国厂说:“有钱自己买,没钱就回来!”陈国厂儿子不理解并与陈国厂冷战......2018年88岁的杨玉兰在弥留之际,把陈国厂叫到床边,从怀里摸出900元钱,拉着陈国厂的手说:“她一辈子无儿无女,叫陈国厂当一次儿子。这钱办了丧事后,如果能剩下点钱,让陈国厂买双鞋吧。”老人走了,陈国厂哭着为老人净身,穿寿衣,入殓。当时,陈国厂儿子陈恒目视着这一幕,很受感慨!他不仅理解了陈国厂,还回到家乡帮助陈国厂做养老扶贫事业。

每年“十一”前期,为了让能自理的特困老人们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所取得的伟大光辉成就,陈国厂都租一辆旅游大巴车,慎重安排行程,带着医生、护士和特困老人一起分批到郑州、开封等地旅游,这个特殊的旅游团队,走到哪里,市民有的拍手喝彩,有的拍照录像,出租车停车避让,这些一辈子没有出过门的孤寡老人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无不为生活在强大的祖国而骄傲自豪,无不感激党领导的好!

2021年,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陈国厂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多方奔走、学习取经、精心策划,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投资了2400万元,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养护楼”,购齐配套设施。目前,这座六层的养老楼已经投入使用,为农村留守老人驻入提供护理、医疗、康复等为一体的养老服务。陈国厂首创的居村养老模式,也成为周口市推行居村养老服务的标杆。

艰苦奋斗老黄牛

2021年3月,陈国厂当选为汪庄村党支部书记,他感到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他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带领村民奔小康。在兼顾老人托养中心的同时,他认真研究如何提高村民们的种植收入,大胆探索发展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加大特色农业种植力度,2021年,汪庄村种植的富硒优质谷子喜获丰收,平均每亩产约1000斤,按照市场价每斤2.5元的价格,该村村民增加经济收入200多万元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为推动村民农产品增收,一方面,陈国厂寻找渠道,多方打听,联系附近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拓展市场,活跃经济,撑起了村民们家中的钱袋子;另一方面,陈国厂招商引资上项目,搞深加工业,打造农产品的品牌化,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投资5000多万元建筑了石磨面粉厂、小米加工厂、粉条厂,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样既能使乡亲们的经济持续增收,又能更好地照顾老人和孩子,从而解决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陈国厂同志被评选为中共周口市委候补委员、省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获河南省优秀乡村医生、河南省脱贫攻坚奉献奖的获奖者、周口好人、中国好人和中国公益事业先锋人物。他的事迹经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健康报等媒体报道后,在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国各地其他县市陆续来他院参观交流学习;同时他的事迹被河南初级中学编成了政治考试题,还载入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供交流学习。

日新月异,星辰同辉。陈国厂扎根基层服务于民,干出了非凡的政绩,党组织赞扬他,人民群众称赞他,是因为他每走一步都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每干一事,都写下了不朽的篇章。现在,在乡村振兴中,他还要踔厉奋发,再创佳绩。

责任编辑:王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