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党性修养提升的哲学认识论思考——党纪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党的103周年华诞之际,河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党支部组织了“红心向党献青春”主题党日活动,把党纪学习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推向高潮。我为了把党纪、党风、党性的重要性从理论上学深悟透,重温了毛泽东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哲学著作,从马列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于如何锤炼和提升党纪党风党性觉悟,有了新的体会。
实践是党纪党性锤炼和提升的基础
马克思指出:实践是“客观的活动”,是人类“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毛主席继承并深化、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实践的内涵,他指出:实践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客观现实”。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还把认识的全过程概括为这样的一个公式:“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第一阶段,是认识产生的第一个环节,这就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纪党性是我们对党的规矩、党的纲领、性质和宗旨的认识,所以也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是华而不实的教条主义,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不可能是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实践是党纪党性锤炼和提升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是认识的来源。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批判了那种认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和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这种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因为,只有社会实践(革命斗争和建设工作),才能使我们在公共关系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启认识过程的程序。“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认识的唯物论。”人的认识,包括我们的党纪党性觉悟,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变成主观自生的、虚幻的、枯黄的、毫无生机活力的东西。
实践是党纪党性锤炼和提升的目的
通过实践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毛主席在延安组织秘书哲学读书班时就指出:“认识以实践始以实践终”。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更是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能够正确地解释世界,而在于应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毛主席在批判教条主义时更是严肃地说:“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锤炼和提升党纪党性的目的是什么?显然是为了把革命工作干得更好,把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即全面深化改革。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思想清楚地告诉我们,认识、思想、觉悟,不仅来源于实践,而且还要回归实践,指导实践,这才是认识、思想、觉悟、党纪党性存在的真正意义。
实践使党纪党性锤炼和提升得到真正落实
毛主席把马列主义的认识论概括为“一个公式两个飞跃”。一个公式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主席说:“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脑子里生去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即飞跃),产生概念。……循序渐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以产生出合乎论理的结论来。”这是第一个飞跃,即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毛主席继续论述说:“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也就是应用“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毛主席进一步指出:“应用这种理论于实践,就能在实践上实现这种理论,完成认识的路程。”这就是第二个飞跃。
只有完成两次飞跃,认识的过程才是完整的。这就告诉我们,通过实践获得了对于党纪党性的初步认识,还必需再返回到实践中去,即回到新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工作中去,把我们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工作,把改革开放事业搞得更好、进一步提升,党纪、党性觉悟才是真实的、可靠的。同时,这样的两次飞跃,还必须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我们的党纪党性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落到长处,落到永远,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共产主义先锋战士,才能成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个最高荣誉,这个无比伟大而光荣的称号。
结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认识论上看,从毛主席《实践论》《矛盾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到?》等哲学著作的观点来看,党纪党性修养起始于实践、终归于实践,离开了实践,讨论党纪党性修养是没有任何意义。(河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党支部王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