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黄:擦亮“生态宜居星”和美乡村入画来
9月6日傍晚,走进内黄县真武庙村,曲径通幽处,栋栋房屋白墙黛瓦,墙外绿树成荫。小游园内,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后在这里或散步、或聊天。孩童们在村文化广场上追逐嬉戏。一幅怡然自得的乡村和美画卷展现在眼前。
“自2022年8月份内黄县‘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紧盯‘生态宜居星’,将村内的残垣断壁拆除平整后建起了游园驿站,现在成了村里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真武庙村党支部书记李顺波说,按照见缝插绿,见空补景的原则,把村内空闲地、“边角料”充分利用起来,建成了景观带,刷写了文化墙,种上了花树,全部打造成群众休闲“新天地”。
“以前村里污水横流,垃圾乱堆,出门没个落脚的地方,现在一出门就是新修整的柏油路,门口就是垃圾桶,房前屋后都是花,环境好了,心气儿也顺了,活着也越来越有精神了。”现年65岁的王同元一边在小游园散步一边高兴地说。
真武庙村的改变只是内黄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一个缩影。如今行走在内黄的每一个乡村,步步皆景,处处是画。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桑村”、 充满诗情画意的“森林路洲”、传承革命精神的“红色余庄”等等,各美其美,各优其优。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内黄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来打,坚持全域整治、示范引导和重点推进相结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颜值”稳步提升。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内黄县环境整治的首要目标放在整治“六乱”,开展“六清”上,要让村庄彻底变样。群众对这样的大投入、大变动有质疑,觉得就是一阵风,不会出实效。党员干部就带头干,内黄县绝大多数村庄的党支部书记带头在村民微信群中亮承诺,录制“表态”视频,接受群众监督。“我在微信群里承诺要把全村的背街小巷彻底治理好,现在承诺兑现了,大街小巷不仅全部绿化,还合理设置了停车位,群众非常满意。”内黄县后河镇贾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风堂说,老百姓眼见为实,无需多说,自行加入到“美美与共”的行列当中。
目前全县上下形成了“村两委”干部带头实干,群众全民参与、全户参与的良好局面,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构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工作机制。
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全民清扫”28周,全县517个行政村共清理垃圾堆(带)9900余处,清理坑塘2865次,整治残垣断壁1967处,整治私搭乱建3425处,清理乱堆乱放4600余处,全县90%以上的村庄实现了主、次街道“一眼净”目标,乡村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抓实重点领域建设。6月13日,内黄县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誓师大会,确定实施“10180”工程。即县、乡、村共同出资10个亿,大干180天,确保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着力推进背街小巷硬化、残垣断壁整治、污水管网铺设、开展“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活动开展以来,各乡镇不等不靠、迅速行动、自我加压,实行“镇村联合+干群联合”模式,聚焦顽瘴痼疾、主动出击,组织群众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以前一下雨,到处都是泥,没办法出门。现在可好了,污水有了排放的地方,我们居住的胡同硬化了,我们的烦心事解决了,很感谢镇村领导干部,真是太满意了!”梁庄镇段村村民晁连生站在自家刚硬化并铺设好污水管网的胡同口高兴地说。
据统计,内黄县2023年以来共开展背街小巷硬化村庄157个,目前已全部完工,共硬化道路4778条。共开展污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建设17个村庄。整体推进65个村庄进行改厕,目前已完成5108户。
建立整治长效机制。告别了“脏乱差”,迎来了“净美靓”。人居环境整治难在治理,重在保持。内黄县在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互结合。全县17个乡镇(街道)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比如繁阳街道实施“胡同长制”,村庄党员干部化身胡同长,坚持走街串巷、每日巡查,重点围绕所分包街巷四周、房前屋后、坑塘洼渠等区域开展“地毯式”排查清理,督促责任街道及两侧胡同保持干净通透,确保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目前繁阳街道28个村73条主街道1090条胡同已全部明确“胡同长”,推动了人居环境长治久效。
内黄县针对全县农村环境整治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督导奖惩办法》,同时整合县纪委监委、县委督察委、县委巡查机构、县人居环境专班等各方力量,实行日督导、周督查、月排名的量化考核机制,每月对各乡(镇、街道)进行考核排名。对排在前三名的乡(镇、街道)给予奖励,进行通报表扬,并悬挂农村人居环境流动红旗;对排名倒数后三名的乡(镇、街道)予以惩罚,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对倒数后一名的乡镇挂农村人居环境流动黑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倒逼各个乡镇(街道)责任落实。目前全县上下形成了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美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让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下一步内黄县将持续聚焦群众所思所盼,出实招、补短板、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新成效,让美丽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通讯员 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