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智慧党建 > 五星支部 >

社旗县兴隆镇:产业兴起来 群众富起来

 
    脱贫攻坚根本靠产业,关键在就业。扶上马、送一程,稳脱贫、促致富,话增收、谋振兴……在河南省社旗县已经脱贫摘帽的当下,为确保未脱贫人口能够顺利脱贫,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该县兴隆镇坚持走好“产业+就业”的扶贫路子,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产业,带来了“两业”共融互促、相得益彰,乡村经济快发展,群众增收有保障。
 
    就业就在家门口
 
    “在家门口务工就业,一月工资两千多,挣钱又顾家,安全无风险……”5月5日一大早,伴随着“嗒嗒嗒”的电动缝纫机轰鸣声,赵岗村贫困群众马福走进了村头的杏花服饰扶贫车间,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满足和幸福已满双颊。流水线上,20多名工人戴着口罩,裁剪、锁边、包装,巧手翻飞、有条不紊,一箱箱服饰成品堆成了小山……
 
    “春节过后,咱这个车间因为疫情停工停产一个多月,没活干就没收入,那段日子真是愁死人啊。”马福说起两个月前的那段时间,不住地摇头叹气。的确,疫情肆虐期间,车间不生产,工人没活干,收入受影响,对他来说,脱贫致富犹如雾里看花。
 
    “车间里的工人大部分是附近的贫困户,他们都天天盼着早开工哩!”杏花服饰扶贫车间负责人、赵岗村党支部书记刘松海介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从2月下旬开始,按照兴隆镇党委、政府落实“三有一可”机制推进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的相关要求,服饰车间在详细制定复工方案、严格车间清洁消毒、备足备全防控物资、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后,向镇里递交了复产申请。验收合格后,杏花服饰扶贫车间搭上了复工复产的头班车。
 
    机器一响,黄金万两。近两个月来,杏花服饰扶贫车间开足马力赶制订单,每月出货量超过2万件,而每人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也让在车间务工就业的贫困群众越来越踏实,脱贫致富信心满满。刘松海也坚信,“只要坚持防疫生产两不误,就一定能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把损失的经济夺回来。”
 
    如今,兴隆镇辖区扶贫车间已陆续实现复工复产。就业就在家门口,脱贫致富奔小康,扶贫车间擎起了贫困群众的新希望。
 
    生态致富“摇钱树”
 
    “土地流转给租金,务工就业拿薪金,金融入股发股金,有‘金构农牧’这个‘摇钱树’,俺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春天的田野绿意盎然,兴隆镇万亩构树产业扶贫基地飘来阵阵清香,劳作期间的贫困群众李通说起构树,一脸的喜悦。
 
    构树发展工程被列为我国“十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构树自然生态循环智慧产业链的发展既可以提供高蛋白饲料,又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还可改善生态环境。面对这样“三利合一”的好项目,兴隆镇积极行动,一方面主动对接、申请,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成功招引到南阳卉农有限公司投资3600万元,在兴隆镇流转万亩土地,发展成方连片的构树产业扶贫基地。
 
    “咱这构树全身都是宝,叶能当菜,皮能造纸,根能入药。”南阳卉农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国金介绍,构树项目落户兴隆后,贫困群众到基地务工,每天至少有50元收入;流转土地,每亩有600元至800元租金;通过入股的方式,年终享受分红,每年收益1100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兴隆镇构树产业扶贫基地初步形成了“构树-生态牛养殖-牛粪资源化利用(有机肥料)-构树基地”的生态循环经济体,构树产业让废弃已久的养牛场开始满血复活。“万亩构树万头牛,待这个循环经济体完全建成,将提供至少500个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不少于两万元,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构树变成了“摇钱树”,吕国金满满的信心和希望,正在郁郁葱葱的万亩构林间持续升腾。
 
菊花富农扮靓家
 
    “菊花做药又宜茶,脱贫致富全靠它;美村富民扮靓家,共奔小康么么哒……”不经意间,一首在兴隆镇菊花种植户微信朋友圈传播的打油小诗,成为该镇菊花富民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兴隆镇抓住县里把中草药确立为三大主导扶贫产业之一的良好机遇,迅速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对参与发展的贫困户免费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技术指导服务,农民群众种植发展菊花等种草药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菊花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逐渐凸显。
 
    该镇老街村张性忠便是优惠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他流转土地60亩种植金丝皇菊、杭白菊花,建成了菊花产业扶贫基地,并注册成立了中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不仅自己一家人靠菊花富了起来,还吸纳附近30多名贫困群众到公司务工实现增收。目前,该镇已发展菊花种植800多亩,建成菊花扶贫基地3个,建设完善菊花烘烤工场两个,带动100多户贫困户通过菊花产业实现就业脱贫。
 
    牧原打开增收门
 
    “按场里的的要求,只要咱舍得吃苦,用心学习,踏实干活,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块钱,我这个三口之家,还发愁过不上好日子?”正在牧原集团设在兴隆镇的养猪场干活的珪璋村贫困群众杨长山喜滋滋地说,“端上了牧原这个‘铁饭碗’,脱贫致富是早晚的事儿。”
 
    今年,社旗县共规划部署牧原集团“百场千万”工程项目26个,其中第六、七两个分厂项目落户兴隆镇。该镇决策者认识到,借助牧原两个养殖场建在本地的优势,把贫困户家庭的劳动力培养成养猪产业工人,是最捷径、最长效、最有带动力的扶贫模式。就在3月20日,该镇联合牧原集团,组织全镇提前登记在册的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群众,组织举办了牧原专题招聘会,像杨长山一样,全镇有近200名群众如愿成为产业工人,就业增收有了保障。
 
    “没有产业支撑,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兴隆镇党委书记李志欣说。“在兴隆镇,这样的薪资水平,对于三口或四口之家的贫困户来说,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不成问题。”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同赴小康谋振兴,兴隆全镇上下正在阔步前行、步履铿锵!(社旗县扶贫办)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