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智慧党建 > 五星支部 >

博爱县:“五星”创建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在这里住了半辈子了,眼瞅着村里越来越美,游园这么漂亮,道路干净宽畅,绿化花草到处都是,真是太幸福了!”对于家门口的变化,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博爱县自“五星”支部创建以来,村风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紧抓河南省首批乡村建设示范县契机,不断学习“千万工程”成功经验,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打造太行山下的“竹林水乡”,谱写出一篇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支部领航 村庄面貌换新颜

“今年我们村对村里的环境进行了高标准提升,把全村的危旧房屋都拆除整治成了小菜园,现在就跟住在了景区里一样,真是太好了。”金城乡钟庄村党支部书记钟寨满脸笑意的向来参观的群众述说着。

今年以来,钟庄村以空心村整治为重点,以废旧宅院零存量为目标,对全村的11户12座危旧房屋进行了拆除整治,整理出土地4000余平方米,因地制宜的打造成果园、菜园、花园、游园,全村实现了没有一处废旧宅院的乡村建设新格局。

怎样顺利改造,实现“一宅变四园”呢?

一方面,村党支部书记发挥带头垂范作用。在空心宅院整治行动中,村党支部书记钟寨的老宅也在整治范围中,因该处老宅是村内唯一保存完整、具备整修价值的老房,设计公司和专业部门多次建议保留改建为村史馆,但钟寨书记坚持认为当干部就要带头,自己不拆除群众就可能有意见,给群众动员做工作就没有底气,率先拆除自家老旧房屋,给整治工作作了表率。

另一方面,党支部坚持以“四群工作法”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根本遵循,即“用群众的视角关心群众、用群众的情感服务群众、用群众的语言动员群众、用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参与施工建设,坚持村内公共事务村民全员参与原则,村民出义务工共计3600余人次,节省建设资金30余万元。

文化铸魂 村庄形象树新风

“总书记曾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现在我们的村庄变美了,物质生活变好了,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落后。”孝敬镇齐村党支部书记许不浪说道。

“五星”支部创建的号角吹响以来,孝敬镇齐村将该村的“许氏宗祠”变成“齐村书院”,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成为这里最美的声音,村民阅读科技类图书的身影成为这里最美的风景线。此外,用祠堂改造的家风家训馆、武术展示厅等为齐村的文化活动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内涵。

据介绍,齐村的许姓族人是元代大儒许衡的弟弟许衎的后代。许衡在焦作一带家喻户晓,他“三辞其师”“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在现在也有很深远的意义。该村的齐心、齐力、齐家的“三齐精神”一代代传承,成为村民重要的精神力量。

走进书香满盈的书院,有少儿类、科技类、综合类图书,摆满了一排排书柜。支部书记许不浪说,这里的藏书有3000余册。和很多村子的农家书屋不一样的是,如果谁家孩子喜欢这里的书,是可以把书带回家看的。“与其把书束之高阁,不如让真正喜欢它的人带回家,发挥书籍应有的作用。”许不浪说。

书院每天都开放,周六、周日人气最旺。书院安排了两名“五老”人员志愿者值班,其中的许洪老人是一位退休教师。值班时,他还免费教孩子练书法,不少孩子的书法已经有模有样、惹人喜爱。

“祠堂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每个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是联络血缘的纽带,把祠堂打造成书院,让祠堂有了新的功能,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为村庄注入了文化力量。”支部书记许不浪满怀深情地说。

产业联动 村庄发展谱新篇

“我们村环境优美、村民淳朴,还有一大片竹林园,但是怎么利用这些自身优势让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磨头镇西张赶村党支部书记尚谷堆向我们介绍道。

西张赶村借助“五星”支部创建的东风,通过“治理六乱、开展六清”,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唤醒了湮灭尘封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在西张赶看见竹林水乡”为理念,切实解决私搭乱建、蓝色彩钢瓦围村等问题,还原砖墙瓦房低层建筑原貌,保护了村庄特色民居风貌。同时,大力挖掘竹文化、竹林资源优势,开发林间步道,实施亮化工程,引入雾森系统,让原来荒乱封闭的竹林,成为游客随时可游玩、可观赏的沉浸式体验公共休闲场所。

在抓好环境整治基础上,该村全面推进乡村旅游综合开发。结合斑竹园和筠竹园保护利用,打造竹语步道、故园老屋、幽篁、竹林书屋等场景,将竹编、竹栅栏、竹门楼等竹元素嵌入村庄建设,以书法形式呈现与竹相关的诗词联句,把竹乡风貌、竹林文化具象化、场景化,让游客在幽篁、竹语步道里充分体验竹文化。

西张赶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人流、品牌、价值等多元素提升,共计吸引了8万余人次客流量、1万余辆停车量,引入的蜜雪冰城销售总额达10万余元。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产业发展的生动典型。

到博爱,一个个生态美、文化兴、产业优的和美乡村正在加速推进建设,“五星”支部创建硕果累累,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更加饱满,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铺开。(博爱县委组织部 王孟浩)

责任编辑:王杰